廣東省文聯、廣東省作協主辦的劉斯奮藝文生涯七十年系列活動暨詩文書畫綜合展26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展出劉斯奮歷年創作的中國畫、書法以及書稿等作品。
劉斯奮生于1944年1月,祖籍廣東省中山市,1967年畢業于中山大學中文系,是廣東當代文藝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以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獲得全國長篇小說最高獎——第四屆茅盾文學獎。此外,他還出版了《黃節詩選》《蘇曼殊詩箋注》《陳寅恪晚年詩文及其他》《快活的蝙蝠》《劉斯奮詩譯宋四家詞選》《蝠堂集林》等著作十余種。
作為一位多才多藝的文化名家,劉斯奮在文學、美術、書法創作和學術研究等領域均有極高的造詣,2015年獲廣東省第二屆文藝終身成就獎。
劉斯奮的繪畫作品具有傳統文人畫的精神內核——強調繪畫的文學性,突出筆情墨趣的表達,重視詩、書、畫的結合。同時,他的創作也強調天賦、修養、個性與激情,力求將中國傳統的審美理想和個人原創特性相結合,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其當代人物畫作品更充分展示了作者對社會與人文的關注,極具時代性。
本次展覽展出劉斯奮歷年創作的中國畫、書法以及書稿等作品(實物)73件,其中中國畫作品60余件,涵蓋人物、花鳥、山水題材,書法作品則包含作者自書詩文及經典詩文的摘錄,各版本《白門柳》等出版物的展陳則體現了其文學作品的廣泛影響。展覽綜合展示了劉斯奮在詩文書畫方面融會貫通、不斷深造探索的歷程及取得的豐碩成果。
除本次展覽外,劉斯奮藝文生涯七十年系列活動還將開展小說《白門柳》改編舞臺劇、影視作品展示、學術研討會、叢書新書首發推介等內容。(孫秋霞 程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