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4月24日下午四時,《冷冰川藝術展》將在百雅軒798藝術中心隆重開展,這是繼2009年今日美術館的展覽之后,又一次在京呈現冷冰川的作品。展覽將展出冷冰川總計百余件墨刻作品和布上作品,匯總了他20多年的創作精品和近年新作。展覽將持續到5月18日。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是著名學者王魯湘先生。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冷冰川就積極活躍于中國當代藝術舞臺,先后出版了十幾種藝術圖文集,影響廣泛。他對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又以開放的心胸游學歐洲數年,吸取西方當代藝術的精髓,努力從中國文化和西方藝術資源中尋找新的表現方式。他大膽創新,另辟蹊徑,終于拓展出一片新的藝術天地,那是冷冰川的世界,一個嶄新的現代的世界。冰川世界,別樣洞天,令人驚嘆,遐想無限。
墨刻銀線 巧奪天工
冷冰川的墨刻作品,采用在墨色卡紙上以刀代筆,墨底銀線,營造出一個豐富、委婉、復雜、艷麗,乃至斑斕的精神世界:刻女體、刻草叢、刻花團、刻月影、刻琴韻、刻綺夢,黑白分明,對比強烈;意趣無限,意境幽遠。冷冰川從不預備草稿,逕自下刀,刀鋒銳利,咄咄逼人,在夜一樣漆黑的卡紙上,刻畫出陽光一樣明亮的線條。著名美術評論家陳丹青這樣評價,“當他下刀刻畫之際,他“看見”的其實不是黑白,而是七色,冷靜的黑,刺目的白,隨機玩耍隨類賦彩的游戲,他在通篇黑白中營造出絢麗耀眼的彩色與光芒。”冰川世界,貌似淡泊,內中熾熱,僅用黑白兩色,就向我們展示出一個寂靜迷人的世界,使畫面里所有的花鳥蟲魚都具有一種人的感知與靈性,與畫中人坦誠面對、和諧棲居。冷冰川認為黑白墨刻是“一種很深入表達”,他用“一根線條在尋找一個生命”,那些細密的線,便是冷冰川的命根。詩人灰娃將他的刀鋒比作烏蘭諾娃的腳尖,十分恰當。冷冰川沉迷于刀鋒在紙面上游絲般刻劃的感覺,這種沉迷,使白色劃痕出現了遠遠超出常人想象的致細致密,出現了雋永而獨特的刻繪意味,它是冷冰川吐出的的心絲、情絲、血絲、神絲。面對冷冰川對物質媒材的敏感和技藝的精到,著名藝術批評家劉驍純不免發出了“天工開物”之嘆。
布面雕塑 東方意趣
冷冰川創造的另一種的藝術樣式是他的“布上雕塑”。他將畫布用茶水反復地浸染,并伴隨反復打磨,在布上以積淡墨色為深渾的厚色,然后再將麻絲、藥材渣、茶葉末、枯草屑等多種材料拌和在油畫顏料中,成為綜合媒材進行塑造,產生類似淺浮雕的空間效應。其中的“積染”體現了他獨特的審美情致和精神氣質。他走了一圈又回到了中國傳統的繪畫觀念之上,這種變化也是一種積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冷冰川通過他的布上作品創造了一系列符號化的中國文化印記,重新喚起人們對丟失已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記憶。正如他自己所說:“創作于我就是返鄉,就是回到純真年代。當人達到創作深度時,記憶開始恢復。”于是,中國古代的琴瑟、陶俑,宋人董源、馬遠的江南山水,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墨鳥花果,以及蘇州園林,皮影人物,便都成為他入畫的題材。冷冰川的布上作品有著強烈而鮮明的個人印記,投射出東方藝術的精神和意趣。
名家熱議 好評如潮
王文章(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
冷冰川是一個富有個性和獨創性、值得關注的青年藝術家。他的作品很有現代性,這種現代性與現代審美趨向是相協調的,但這種現代性是建立在深厚的中國傳統藝術的元素之上,是深深地植根冰川的作品中被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詩歌和繪畫是中國文化所有藝術中最杰出的典范,這一典范長期以來在中國美學思想史上閃爍著燦爛的光輝。冷冰川的創作將這兩種藝術形式的訓練融合為一體。藝術家將個人的微觀世界通過一幅畫投射出一個宏觀世界,這是智慧的表現,這樣的創作本身就是充滿詩意的。
王魯湘:(文化學者,鳳凰衛視主持人,本次展覽學術主持)
我相信冷冰川在遙遠的西班牙懷念他的祖國,然后在這種懷念之中,創作的這些作品,一定會帶給我們比較喜歡懷舊的上海人比較清新的體驗。這種體驗我今天終于在他這些無法歸類的作品中讀到。在他過去的黑色墨刻作品中,我讀到他慣有的幽默,在他后來的這一批作品中我感覺到一種浸到骨子里的冷幽默和反諷??傊?,我覺得冷冰川先生的作品在我們中國當下藝術中間,他是特立獨行的,一個個性化的符號,這個符號讓我們思考很多。
龔云表(著名美術評論家):
藝術家是創造者,也是未見事物的發現者,他們無須用某個概念來捆綁自己的手腳。冷冰川的藝術創作始終處于一種與創造性有關的實驗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他努力尋求某種可以被建構、謀劃和似乎可以無限表現的物象中最合適的、獨特的自我形式。這種屬于冷冰川自己的極具個性的形式,既是對傳統的繪畫語言的一次顛覆和重建,也是在運用固有繪畫材料和綜合媒材上的新突破。因此他的作品的實驗性,既是語言的,也是材料的。他的藝術創作的實驗性孕育著創造性,而他的實驗性又體現在他的作品的完成性中。這種創造,無異于一次“革命”,只是這樣的一場對繪畫語言和繪畫材料的“革命”,是冷冰川孤獨一人居于工作室的一隅悄無聲息地完成的,因此姑且稱之為是一次“靜悄悄的革命”。
陳丹青(著名畫家,藝術評論家):
生活里何來這等眼福。我們不過是睜著眼做白日夢,冷冰川,是這夢的導演。白日夢,大抵是在暗示情色吧。冷冰川黑白版畫系列中的這位女主角,多少是涉嫌引發了輕微的色情。在那片旖旎的風景里,真的藏著一位女孩么?她其實只是一個斑點,是線條交會時的婉轉錯讓而形成的,是協調疏密關系的權宜之計,是作者的一步棋。當我們在黑白陣地中一再找到她的裸體,認出她,同時便認出那分明是縱橫糾結、肆意刻畫的刀痕,是這累累刀痕引我們進入夢境,誘發觸摸的欲念。那是目光的觸摸,這觸摸旋即轉化為形式的閱讀,并止于純粹的閱讀。漸漸地,我們自甘于接受視覺的騙局,這情色的圖像被觀賞抹去了色情,我們面對的是一幅版畫。
附:冷冰川生平年表
冷冰川,1961年生于江蘇南通,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96年獲荷蘭格羅寧根(Groningen)大學繪畫設計藝術學院碩士學位。1997年至今在巴塞羅那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在讀。
個人展覽
1997 巴塞羅那文化中心畫廊“冷冰川藝術展”
1998 巴塞羅那奧林匹克藝術中心個展
1999 巴塞羅那CASADA畫廊個展
1999 何香凝美術館“冷冰川藝術展”
2000 廣東美術館“冷冰川黑白藝術展”
2006 關山月美術館“至于素樸”冷冰川藝術展
2007 蘇州博物館“冷冰川藝術展”
2009 今日美術館“至于素樸”冷冰川藝術展
2010上海美術館與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共同主辦“冷冰川藝術展”
2011 百雅軒798藝術中心“冷冰川藝術展”
部分出版
1992 《冷冰川的世界》 江蘇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7 《閑花房》 北京三聯書店
1998 《風、花、雪、月》 北京三聯書店
1999 《心靈寓言》 人民日報社
2002 《冷冰川》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冷冰川》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3 《縱情之痛》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 《觸處似花開》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4 《二十四節氣的戀人》 上海出版集團
2005 《烏東西》古英軒出版社
2007 《遁詞》、《最后的罌粟》 北京三聯書店
2009 《冷冰川》 紫禁城出版社
部分獲獎
1989 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9 《冷冰川的世界》首屆全國美術圖書銅獎
1996 首屆裝飾藝術“張光宇獎金”繪畫一等獎
1997 巴塞羅那首屆國際繪畫藝術沙龍版畫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