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城市:江蘇 - 蘇州
策 展 人:王林
藝術總監:陳翰星
展覽時間:2010-06-05~2010-08-05
展覽地點:蘇州本色美術館
主辦單位:蘇州本色美術館
參展人員:馬良、馬晗、馬堡中、孔永謙、尹光中、王劍、王易、王強、劉永剛、劉煒、劉建華、葉放、正宇、左小詛咒、左正堯、師進滇、陳云崗、陳擎耀、陳志光、何云昌、孟濤、汪建偉、武藝、楊福東、張培力、張永見、張小濤、金峰、幸鑫、鄭達、賀丹、施惠、原弓、黃山、梁紹基、梁越、焦興濤、隋建國、董重、傅中望、韓子鍵、虞村、曾曉峰、管懷賓、瞿小松
中國當代藝術已成為國際藝壇關注的對象,歐美話語優勢對中國藝術家影響巨大。中國當代藝術從輿論上呈現出來的面貌,很大程度上為國內外藝術資本市場和官方文化意識所控制,并不能充分展示中國人在開放時代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現實。對于日益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國當代藝術,無論從歷史書寫還是從現場批評來看,“中國性”的呈現已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一方面是藝術創作如何揭示了中國人在今天的存在狀態、生存經驗以及國家性和國民性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是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作為藝術資源如何觸發了當代藝術家的創作智慧。
歷史及其文化傳統不再像現代主義時期那樣被有意排斥,而是造就中國當代藝術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參數。其前提乃是歷史與個體的關系,而非傳統作為群體意識的慣性表達和權力顯現。當代藝術必須從個人精神生長的需要開始,確定其過程性審美生存的文化價值與歷史歸屬,也就是在藝術活動中去確立文化創造的歷史意義。
更確切地說,是中國人個體精神生長發育的歷史確定了當代藝術的演繹過程。因為只有個體創作自由才能穿越意識形態、文化工業、既成權力和既得利益的遮蔽,真正呈現出30年來中國的文化現實和精神追求。藝術歷史不是藝術現象的羅列,而是人類精神遭遇困境和渴望表達的事實。
本展注重在全球化語境中揭示中國人生存經驗并呈現藝術家個體創作中的中國文化智慧,視中國性與當代性的相互作用、共同發生為中國當代藝術最重要的現場特征,意在展出與中國藝術的歷史精神和精神歷史發生關系的作品。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當代藝術需要自主、開放、深入、持續的學術研究,希望本展是一個開始,以后能夠從不同方面繼續做下去。
歡迎藝術名家注冊藝術家會員,開通自己的官網,上傳自己的佳作和內容。
QQ:271692909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可以刊登藝術名家生平簡介、代表作、目前市場行情、收藏潛力等
QQ:271692909
要求:人品好,熱愛藝術事業,有一定的藝術圈人脈、懂經營管理的創業型人才優先。
QQ:27169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