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生產的產品,不再是基本的物質性必需產品,而是更富于精神性、文化性、娛樂性、心理性的產品。毋庸置疑,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傾斜、利好出臺,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性產品的需求在總體上日益提升,需求量越來越大,這是創意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待深入開采的“金礦”
中國美術學院的青年陶藝家寧曾樂(女士)在工作室里依然忙碌。她在為即將開始的青年藝術家展會準備。工作室后面的陳列架上擺滿了各種充滿創意的作品。這次展會不僅是藝術家個人風采的展示,同時也會將藝術家的創作推向投資者和收藏家,接受文化消費市場的檢驗。
“沒想到這么受歡迎。”寧曾樂直言自己沒有想到。所有作品會在短短一天內被前來觀展的投資者一搶而空。曾一度擔心作品《舟》因為藝術構想不太貼近市場審美、價格偏高,此次沒有抱太大希望能夠得到買家追捧,但也很快被近萬元價格搶購。其實,寧曾樂和她的陶藝只是現今中國文化創意產業井噴式發展的符號縮影。
文化創意產業在國家產業集群里,究竟會扮演怎樣的角色?根據記者得到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的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高達220億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遞增。在一些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增長速度更快,如美國達到14%,英國達到12%??梢哉f,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還遠未達到這樣的水平。不過,前景是樂觀的。
據中國社科院的預測,我國的文化產業的結構變化將可能由技術和資本唱主角,新興文化產業將出現爆發式增長局面。創意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既面臨著良好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應該說,進入經濟全球化時代后,在市場競爭中,任何一種技術、工藝、商業模式的創新都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被知曉和模仿,要想始終領先于對手,必須不斷創新,因為“只有創造力是無法模仿的”。
創意產業助推經濟發展
除了自身的創新來發揮創造力能量,還需要相關政策的配套。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在最近的一次論壇上公開表示,發展創意產業,要注意必須創建知識產權,通過知識產權保護它的權益,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用來運作。
原因很簡單:創意產業是顯性的,更需要知識產權來保護它,它很容易被模仿。有了知識產權還可以運作,陶瓷藝術、動漫產品就可以通過這個形象,作為知識產權滲透到其他產業當中去,發展它的延伸產業。“作品都是蘊含著某種情感和故事的,它的背后藏著我們的民族精神和審美情趣,這些都是一種積淀。我希望能有途徑來完成放大效應。”寧曾樂表示文化創意產業還負載著更大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
此外,文化創意還要融入到各行各業,和產品、市場、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許多行業中都可以通過創意的融入附加更多的文化內涵,來實現差異化的競爭,塑造出有特色的品牌。寧曾樂和她的研究生同學最近正在申報浙江省科技創新項目,核心推出的就是陶瓷壁飾作品。“我們之所以選擇這個項目來深入地做,一方面是希望拉動藝術品和室內裝飾家居用品市場。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打造杭州生活品質之城,更好的弘揚中國傳統陶瓷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