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巖院長(左二)、管理處主任吳海東(左一)、錦斗鎮政府蘇昌藝(右二)、達埔鎮干部蘇良欽(右一)在交談
國慶期間,文化部鄉土藝術協會藝術發展中心常務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書畫藝術家聯合會主席、中國領導干部書畫研究院執行院長、著名書畫家徐巖來到福建省永春縣,在當地政府相關負責人員陪同下對本土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文物保護單位雪山巖寺和烏髻巖寺進行實地考察。

徐巖院長向當地慈善機構贈送作品
據陪同人員達埔鎮干部蘇良欽介紹,雪山巖寺是聞名海內外的唐代古剎,因位于晉江東溪發源地,被稱為永春群山之宗,海拔1366米的雪山之顛。雪山巖寺始建于唐光啟年間(公元885-888年),原名碧蓮寺,因山頂火山口形如蓮花座而得名,北宋名僧古平在此正果成佛。是佛家圣地,名山勝景。在雪山巖寺考察時,徐巖院長指出,歷代書法家受佛法影響,學有所成,受推崇者,不勝枚舉。佛教與書畫的結合,自然豐富了書畫創作的題材。書畫家要經常到這些名剎來抄經寫生,激發創作靈感。

隨后徐院長在錦斗鎮政府蘇昌藝陪同下一行來到烏髻巖寺,據管理處主任吳海東介紹,烏髻巖又名“靈應巖”,因烏髻巖石有烏石形似古代仕女美髻而得名。初建于唐開元年間,距今1300年,是泉南佛國獨具特色的著名古剎,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級對外開放宗教活動場所、集“朝圣”與觀光于一體的AAA級優秀旅游勝地。在考察期間徐巖院長和吳主任以及隨行陪同人員饒有興趣地談論佛教文化和慈善功德,徐院長說: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后,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矛盾、相互吸引、相互沖突、相互融攝,對我國政治、文化、思想、信仰等,都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在文化方面,因為佛經的翻譯與流傳,影響了中國的文學與藝術,為中國文化史寫下了光輝璀璨篇章。尤其是藝術家,將佛法的意境融入中國的建筑、雕塑、繪畫、工藝、書法、音樂里,開創出更具意涵的道貌風格。
徐院長指出,慈善文化不是佛教文化,但佛教文化與慈善文化有許多地方是相通的。慈善文化在中國人民中間,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是根深蒂固的。“老其老,慈其幼,養其孤”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慈善其實就是一種出于愛心的利他行為。慈善文化就是希望人人都能獻出一點愛心。而這與佛教文化中的悲憫眾生、布恩施惠、救苦救難的思想內容是一致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發展慈善事業正是踐行佛法的要求。佛教發展慈善事業是以佛法關于布施的理論為依據的。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弘揚佛教文化,發展佛教慈善事業,將有助于社會慈善事業的發展與“和諧社會”偉大目標的實現。慈善,正日益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社會的一項事業。
在調研期間,徐巖院長還對當地的主導產業---制香業進行實地了解,在桃城鎮黨委書記鄭永璘及林風練等領導陪同下走訪了聚緣香道等一些知名企業,在聚緣香藝品公司總經理葉華羽向徐院長介紹了當地制香行業的情況以及香道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