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唐代工匠在漢魏單色釉陶基礎上創新發展起來的低溫多彩釉陶新品系的總稱,釉彩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故習稱唐三彩。唐三彩始作于唐初,以高宗、武則天至玄宗時期為鼎盛,大體上可分為人物、動物和器物三種類別。人物俑和動物俑造型豐富多彩,雕刻和捏塑比例準確,線條流暢,生動傳神,富有生活氣息;器物類形體圓潤飽滿,釉色腴潤富麗,如夢似幻,引人入勝,繽紛絢爛的唐三彩完美地展現了大唐王朝的盛世華彩。
繼“蘇州博物館建館50周年歷年捐贈文物精品特展” “藏禮于器、吉金重光——陜西寶雞出土青銅器珍品展”和“擇厥吉金 自作御器——吳國王室青銅器特展”之后,蘇州博物館于7月1日至9月5日再度呈現又一重量級精品文物展“大唐遺韻 盛世華彩——洛陽出土唐三彩菁華展”。
此次展覽共展出75件精美的唐三彩,國家一級文物達31件。其中,三彩天王俑、彩繪樂舞俑群和三彩寶髻煉垂髻女俑皆為精品,而出土于洛陽東山的一對白釉貼杏葉飾馬和黑釉貼花馬,更為難得一見的唐三彩珍品。
據悉,為配合此次展覽蘇州博物館還特邀洛陽博物館謝虎君副館長和保管部張玉芳主任,于7月3日在蘇博報告廳以唐三彩的考古與鑒賞為主題進行專場講座。
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洛陽是隋唐時期的東都、武則天時期的神都、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彼時喧囂繁榮,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都會。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洛陽地區在修筑鐵路之時從毀損的唐墓中首次發現了唐三彩,唐三彩從此驚艷于世,備受國內外藝術研究者的矚目和收藏家的垂青。之后,洛陽地區不斷有唐三彩出土,經考古發掘的唐三彩達數千件(組),數量之多,質量之美,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