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鐘文 報道):7月3日下午15:00由北京TREE國際藝術中心主辦,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研究會、甘肅省水彩畫協會、中國企業資本聯盟文化產業研究院、甘肅省廣播電影電視總臺《收藏》欄目 、蘭州貝斯特藝術設計中心、北京龍展通達廣告有限公司、山西晉商書畫院等協辦的《絲繪》“會走的樹”寫生巡展·甘肅暨當代繪畫名家邀請展在北京朝陽區高碑店新文化路國粹藝術街東辰民族藝術大廈B座TREE國際文化藝術中心隆重開幕。展覽將持續到8月2日。本次展覽匯聚了來自北京及甘肅藝術家張方白、王華祥、孟祿丁、陳曦、馬軻、 張謐詮、李迪、吳震寰、陳雨 、王旻極等老師們的藝術精品。開幕之際,先鋒金融集團搶先收藏了藝術家吳震寰老師和王旻極老師的作品。本次展覽是一場色彩的舞會、一場視覺的盛宴,是一次藝術交流、學習的機會,更是一場收藏的絕佳盛會。

開幕式現場
“伴隨著玩樂人郎建國先生現場演繹的古琴曲”開幕酒會拉開了帷幕,TREE國際藝術中心吳震寰館長致歡迎詞,在講話中重點強調了長期堅持“中國繪畫”,多年在這方面策劃的一系列展覽和相關學術活動。本次展覽邀請的嘉賓眾籌網藝術頻道合伙人王建國先生、中國企業資本聯盟文化產業研究院王艷玲女士、甘肅水彩畫協會主席王旻極、協辦單位東辰藝術大廈薛杰總經理紛紛致辭。藝術家代表王華祥、馬軻等諸位老師對本次展覽發表了自己由心的感受,最后藝術中心總裁本心女士為大家介紹了本次展覽的核心價值呈現并宣布展覽正式開幕。
“會走的樹”是TREE國際藝術中心推出的以藝術家寫生華夏、行走美繪、凝為精藝主導思想的大型巡展活動,是一群卓越而有影響力的中國藝術家群體用生命行走、藝術創作、文化分享等綜合呈現形式,表達生命、藝術與精神的高規格品牌藝術巡展項目。TREE國際藝術中心位于北京高碑店藝術文化核心區域,更是扎根中國文化,能夠對接世界藝術,具有獨特視角、前瞻觀念的綜合性藝術館 。
2014年5月,“會走的樹”大型巡展項目藝術家吳震寰、張子夫、郝麗、陳雨、黃立言及策展人本心一行六人,攜手甘肅水彩畫協會主席王旻極、英國皇家水彩協會大衛主席、甘肅省藝術家劉飛、馬仿明、文化、李海茫、馬小慶、張林等19位當地藝術同仁沿著渭水源親,化馬村、謝家村、隴西樂河村、和平鄉、武上縣、下河村等極具地域特色和原始風情的絲綢之路齊行,超越地域,藝繪神游.....

TREE國際藝術中心吳震寰館長接受媒體采訪
絲綢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義。是自古以來,從東亞開始,經中亞,西亞進而聯結歐洲及北非的這條東西方交通線路的總稱。這是亞歐大陸的交通動脈,是中國、印度、希臘三種主要文化的交匯的橋梁。
歷史上記載,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大陸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漢武帝時張騫首次開拓絲路和東漢時的班超經營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絲路,以及羅馬人征服敘利亞的塞琉西帝國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羅馬人通過安息帝國、貴霜帝國和阿克蘇姆帝國取得中國的絲綢。西漢時期由張騫首次打通的絲路,被稱為“鑿空之旅”,西漢末年,在匈奴的襲擾下,絲綢之路中斷。公元73年,東漢時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絕58年西域。并將這條路線首次打通延伸到了歐洲,到了羅馬帝國。羅馬帝國也首次順著絲路來到當時東漢洛陽。這不但是歐洲和中國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紀初完整的絲綢之路路線。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中國的絲綢最具代表性,“絲綢之路”因此得名。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張騫,投筆從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東渡,西天取經的玄奘,他們的一些故事都與這條路有關。近年文化部提出建設“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而今天TREE國際藝術中心開辟了“絲綢之路”上藝術的先河。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原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張謐詮先生展出作品
2013年11月17日,“會走的樹” 由吳震寰、張子夫、鄭巍、劉振利、王淑芹、鄭梵、陳雨等七位知名藝術家及策展人本心女士組成的創作寫生隊伍,中國首站情系黃河母親,深入吳冠中先生曾兩次臥居的寫生要地----山西磧口李家山、磧口古城,“閉關”八日,創作了第一批獨具“會走的樹”藝術觀念的油畫作品。并于11月26日,由“山西晉商書畫院”在太原濱河西路摩天石獨家承辦了名為“會走的樹”大型巡展---山西磧口創作寫生作品展的主題展覽,在太原媒體和業界都產生了新觀念的藝術影響力。
2014年1月5日,在長安街沿線新藝術文化區四惠交通樞紐的北京晉商博物館,舉辦了主題為“黃河邊的中國”會走的樹向黃河致敬的北京首都規格聯展,共展出了七位藝術家代表作14幅以及磧口李家山28幅精彩寫生作品。
2014年5月的“絲綢之路”甘肅行……
“會走的樹”寫生巡展·甘肅暨當代繪畫名家邀請展的圓滿開幕,“會走的樹”每一步印痕無不承載著TREE國際藝術中心在為藝術的弘揚做出的努力。
來源: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