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書畫院主辦的“墨淡煙濃——張強辛中國畫作品展”即日起在上海書畫藝術館揭幕。本次展覽共展出張強辛先生近百件山水、花鳥和書法作品,既有六尺巨制,又有扇面小品,大都是近些年創作的精品。張強辛先生的作品以青山綠水為多,故其畫面清麗明媚而又寧靜淡泊,筆墨生動,意趣盎然。

張強辛,1964年進入上海工藝美術學校學習。師從申石伽、曹簡樓,曾任上海書畫院執行院長,上海美術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曾獲中宣部優秀作品獎,赴日、港、臺、澳、京、穗、杭、寧等多地舉辦過畫展。
張強辛曾卜居祁連山烏鞘嶺七載,臨南海,下洞庭,攀天山,上玉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行萬里路,潛心藝事,研究前輩書畫家的業績成就,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筆墨雄健清新,酣暢遒勁,渾厚中求透脫,凝重中現空靈,頗得林木山川煙蘊氣韻,并溶詩書畫于一堂。張強辛的畫從題材的選擇到藝術處理、意境的醞釀,都賦予了江南山水那種悠遠綿長而潤澤的特征,并和諧地交融在一起。

在書畫藝術上,張強辛注重傳統,尊重傳統,提倡把傳統書畫藝術當作從事創作的根本和源泉。他的傳統遠附范寬,近依沈周。在他看來,無根之本、無源之水都是沒有生命力的。中國的書畫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一個繪畫藝術家,必須首先要注重根本,要具備深厚的理論、藝術修養,要厚積而薄發,才能在創作上把自己的靈感充分發揮出來。年輕時的張強辛認真臨摹了許多宋元時代的大家作品,潛心研習宋元諸家技法,以此來夯實自己的傳統筆墨基礎,并從中汲取豐厚的藝術營養。
張強辛還非常注重師法自然。他經常深入生活,深入大自然,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領略、體悟山川的壯麗秀美和無限神蘊,在大量寫生創作中汲取營養、認識創作規律。在祁連山生活的7年,他每日吸納山巒之靈氣,體察雄峰之神韻。他也時常流連于江南的湖山之間,田園廬舍,春柳秋楓,雨霧風云,無不成為他筆下的一幅幅神來之作。

在承繼傳統和師法自然的基礎上,張強辛融和現代和西洋的先進手法,敢于創新求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書畫風格。在他的筆下,秀美的江南墨彩飛舞,蕭瑟迷茫,彌漫著濃郁的水鄉氣息。峻嶺密林,飛瀑流云,則是他筆下的別樣山水,筆力蒼勁,線條干練,流露出穩健而質樸的本色。他的花卉創作和書法藝術也頗為出色。而尤其值得稱道的,則是他的青山綠水畫作,蒼莽山川無不雄奇壯觀,細雨淡煙無不清秀飄逸,于艷麗中見典雅,于凝重間現空靈,顯示出其獨特的機杼和深厚的功力。

而對他而言,在已經取得相當的藝術成就的同時,仍舊探索、追求繪畫藝術的新的表現手法,不斷豐富自己的藝術理念,并將其運用到繪畫藝術的實踐當中,這顯然是更加難能可貴。
本次展覽從即日開始,將持續到8月1日,免費向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