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格曼(德國)畫廊已對外宣布,法國印象派巨匠阿爾弗雷德· 西斯萊的風景大作《維利耶路》即將于8月中旬來到中國,并進行為期6周的展示。除將在其畫廊展出外,此件作品還將在2010年下半年的三大國內博覽會展出:北京藝博會、上海藝博會及經典北京。
在去年的經典北京藝術博覽會中,哈格曼畫廊作為重要參展畫廊為博覽會帶來了印象派大師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 )彩色粉筆作品《站立的女人》,此作品不僅成為經典北京及各大煤體,廣告宣傳焦點,最終更是以近千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被一藏家所收藏。今年為了迎接2010年國內三個重要博覽會,哈格曼畫廊特意為中國的繪畫藝術愛好者帶來了阿爾弗雷德· 西斯萊鼎盛期的風景巨作《維利耶路》(47.5×63cm)。此件作品流傳有序,經過近10次的易手最終被哈格曼家族所收藏,曾在格拉斯哥、斯德哥爾摩、紐約、巴黎東京等地重要的畫廊及博物館展出,并多次出版,畫作背后簽名“sisley 72”,為西斯萊印象派畫風成熟時期的精品,作品價值約在300萬歐元。
西斯萊大部分的繪畫生涯是在法蘭西王國,那里生活的簡單,豐富多樣的風景令他陶醉。巴黎西南部Meudon附近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名叫維利耶爾(Verrières),村莊周圍伊甸園般的美景中讓人流連往返。西斯萊經常來此繪畫寫生,晚年便定居在此潛心作畫。
這件《維利耶路》就是西斯萊于1872年描繪的維利耶爾村旁的一條小徑。在畫面中白色的柵欄圍著一條小徑,彎彎曲曲的穿過丘陵和樹林。柵欄邊有一個騎手,緊隨其后的是農民和一對漫步的夫婦。遠處一輛馬車在茂密的樹木中穿行。柵欄右側是一片樹林,枝葉繁茂的樹葉上灑滿金色的陽光。掛在上空的云朵錯落有致與畫面遙相呼應,使整幅作品生動自然。西斯萊在印象派之中對于天空的表現可謂“獨樹一幟”,西斯萊對朋友曾經說,“我總是從天空開始描繪”,“天空并不僅僅是一個背景,它不僅由其面(因為天空也象土地一樣是有層次的)來呈現深度感,而由其形式,效果或構圖上所安排的調和而呈現出運動感”。天空對于西斯萊而言,是構圖的重要支柱,并不只是單純的作為一個背景出現,而是一種靈魂在跳動。1872年-1876年是西斯萊風景作品最為成熟的一個時期,他的許多風景代表作均出自這一時期的創作。在繪制1872年的《維利耶爾的小路》中,雖然右側有重重疊疊枝葉繁茂的樹林, 但天空仍在這幅作品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對于天空的著重描繪以及所使用的手法,我們看到了一個處在風景創作巔峰時期的西斯萊。
來源:
匹克 貝隆,埃爾蒙-奧博納(瓦勒德瓦茲)先生于1892年6月25日在巴黎
杜蘭德-魯埃爾,同時獲得其他13幅西斯萊作品
私人收藏,德國
亞歷山大里德和伏爾,倫敦,1930年
古斯塔夫 桑德蘭,斯德哥爾摩,1938年
比紐畫廊,紐約
私人收藏,紐約
威爾頓斯坦,紐約
展覽:
格拉斯哥,19和20世紀繪畫,1930年,No.19
斯德格爾摩,斯文斯克- Franska Konstgalleriet,法屬Konst,1938年,No.147,第19頁
紐約,比紐畫廊,19世紀法國繪畫選集,1942年,No.17
紐約,比紐畫廊,法國風景,1944年,No. 16
紐約,卡羅爾卡斯泰爾斯廊,六位印象派畫家展,1945年,No. 8
紐約,威爾頓斯坦,西斯萊,1966年,No.8,彩色封面插圖
紐約,威爾頓斯坦,百年印象流派:致杜蘭德頌-魯埃爾,1970年,No.13
巴黎,杜蘭德-魯埃爾,阿爾弗雷德 西斯萊,1971年,No. 6
紐約威爾頓斯坦,大自然場景:從普桑到波納爾德的法國風景畫,1975年,No.62
東京伊勢丹藝術博物館,廣島香川縣高松市美術館,和歌山縣, 現代藝術博物館,阿爾弗雷德西斯萊博覽會,(圖錄. M. Restellini)2000年. 2,36,164頁。彩色插圖37頁
文獻:
F. Daulte, 阿爾弗雷德 西斯萊 目錄 日歐萊雅全部作品貝恩德, 洛桑, 1959年34 號
J. Ashberry,'鮮為人知的西斯萊',藝術新聞65(1966年),7(11月)號,第4頁5,彩圖說明
F. Daulte, 西斯萊:Les Saisons, 洛桑1992年22, 24頁,
馬史蒂文斯(編輯),阿爾弗雷德西斯萊,展覽目錄(倫敦皇家學院,巴黎,奧賽博物館,巴爾的摩, 沃爾特斯藝術畫廊),1992/93,引證No. 21
背景信息:
阿爾弗雷德·西斯萊
阿爾弗雷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1839-1899),是19世紀印象派畫家領軍人物,是當時最偉大的風景畫家之一。除了風景畫的創作,他也畫肖像畫和靜物畫。他的創作取材以法國巴黎近郊的塞納河風景為主,因此被稱為“塞納河畫家”。
1839年,西斯萊出生在巴黎,但其祖籍是英國,父母都是英國人。上學時,他到過倫敦,對英國畫家康斯太布爾和透納的風景畫有了初步的認識。18歲時,他曾經在倫敦習商四年。1862年,由于對繪畫的喜愛,西斯萊進入巴黎的查爾斯·格萊爾的畫室學畫,在這里,他認識了同學莫奈、雷諾阿、巴吉爾,并常與他們到楓丹白露附近的舍依村寫生作畫。1866年,西斯萊與雷諾阿住在馬爾洛德,并參加那一年的沙龍,此時他的畫風尚受柯羅和庫爾貝的影響。直至1870年時,他才開始采用印象派手法。晚年的西斯萊在藝術上郁郁不得志,在去世前一年,名畫商喬治·柏蒂為他舉辦了一次大型的作品展覽會,反響不盡如人意。1898年,西斯萊患上咽喉癌,第二年去世,享年60歲。他的著名繪畫作品包括《塞納河的鄉村》、《莫雷的橋》和《路維香雪景》等。1872年至1880年是他繪畫創作的巔峰時期,創作了大量引人人勝的作品。去世后,他的作品才開始被世人認可。
西斯萊在印象派中的特殊地位
1869年開始印象派繪畫。一次當年輕的馬蒂斯問畢沙羅他認為誰是一名真正的印象派畫家的時候,他沒有猶豫的回答‘西斯萊’。 目前在世界各地廣泛展示并且被妥善保存的1872年的作品被認為是印象主義的標志,比第一批重要的印象派畫家的展覽要早兩年。西斯萊確信光效是非常重要的。他認為鄉村才是最合適他探索藝術的地方。在這個方面,他和大部分信奉城市現代性和動態性的印象派畫家不同。西斯萊對于鄉村的熱愛展現在他的作品每個角落,他無時不刻在作品中贊美自然的光輝。畫使人想起城市的親近,就像我們欣賞景色一般。西斯萊的畫大多圍繞著鄉村的景色,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他在鼎盛時期的重要創作預測了后期畢沙羅和 克勞德·莫奈朝鄉村繪畫的轉變。
阿爾弗雷德·西斯萊是印象派運動的典型代表。他出生在一個英法后裔,但繼承了他父親的英國國籍。 在19世紀60年代初,西斯萊進入瑞士畫家格萊爾的畫室。他在那里遇見了Monet, Pierre Auguste Renoir 和Frédéric Bazille。后來,他們一起離開了格萊爾,開始作為一個群體為自己創作。1866年西斯萊與雷諾阿在鄉村進行創作,同年他在沙龍亮相。在普法戰爭期間(1870-1871),西斯萊等人的美術團體暫時解散。西斯萊留在倫敦。戰后,西斯萊搬回盧萬河和塞納河附近的小村莊。因為戰爭,西斯萊失去了大部分財產,盡管他一直得到業界的認同,卻不得不忍受經濟方面的拮據直到他生命的盡頭。他頻繁的促進印象派的展覽并且得到了當時在巴黎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品經銷商的支持。
在印象派畫家中,莫奈的光芒顯然遮擋了西斯萊,但是如果要在古典和印象派之間找到一條自己喜愛的路數,顯然西斯萊將會是最佳人選。因為西斯萊風景作品中冷靜沉穩的筆調,更容易讓我們深刻領悟印象派發展的源泉。在他風景作品中一方面可以尋覓到自然主義巴比松畫派、柯羅、庫爾貝、透納等人的嚴謹與真摯,理性而含蓄的筆觸精微而含蓄,很強的耐讀性,尤其是色彩的外師造化的心路歷程都展現在我們眼前;另一面也可以引領我們領略一下古典手法的精湛,同樣可以感受到印象主義的色彩豐富和多變性。
西斯萊風景畫最成熟的時期:七十年代初——七十年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