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即日起至9月16日,“東方意圖”蘇謝偉抽象藝術展在上海美術館展出。
蘇謝偉的作品,向人們展示了樸素清新的“東方意圖”。母語文化的深遂根性,孕育了剛柔相劑的磁性和厚德載物的張力,也成為藝術家做功發力的精神基礎。他從“基因”到“觀想”,從“悟境”到“尋找崇高”、“感受肖邦”,呈現出一條清晰而執著的心路歷程。在欲罷不能的追問探索中,以東方文脈為基點的創意構架里,不乏老莊哲學、參禪悟道、陰陽玄理,也將所謂“東方性”與當代文化在跨學科平臺和觀念意義上做有機混合,以達到多元融匯、文化混搭、古今相通的共和善果。抽象藝術在今天的社會背景下,機遇和困難并存,要做的事很多,要走的路很長。當然,無論何種企圖意圖,都離不開視覺圖像張力最大化的精神追求,惟如此,才有可能實現完善藝術人格的樸素理想。
需要區分的是,這里的“東方意圖”與賽義德的“東方主義”有著本質差異。賽義德從“他者”的視角來批判習來已久的政治上和文化上的“西方中心主義”,主張從邊緣向中心運動,最后旨在消除所謂“中心”意識。但因其在意識形態和地理文化上的局限性,無法實現他倡導的從本質上將西方試圖制約東方而制造的一種政治教義的不良現實進行變革,而作為西方人對東方的一種根深蒂固的認識體系,“東方主義”始終充當著歐美殖民主義的意識形態支柱。 “東方意圖”從東方文化的本體核心出發,在去他者化的語境中,將民族的根性意識率性表達,所以說,二者的立場與視點場域不同,沒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