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龍現場嘉賓譚志平、吳澤偉、莫帝、陳普月、段樹坤、林慧思(從左到右)
近日,主題為“極致匠心•守藝有道——蒼山洱海古城話傳承”的中華網“世界觀”文化沙龍第15期在云南省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館舉行。此次沙龍由中華網、深圳市巨匠匯網絡信息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白族扎染非遺傳承人、段氏第18代傳承人段樹理,巨匠匯創始人陳普月,長江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深圳獅子會資政吳澤偉,琺瑯銀省級非遺傳承人、宮廷御用琺瑯銀器第8代傳承人譚志平以及來自西班牙的莫帝參與了此次沙龍。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保護、堅守與傳承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是發展。參與探討的嘉賓一致表示將非遺文化與產業結合起來,找到最合適的創新發展新模式才是目前需要探討與解決的關鍵問題。
此次中華網“世界觀”文化沙龍為2016年長江商學院第二屆大理公益徒步行暨首屆“洱海·人·文化”思想匯的首要環節,并在沙龍場內外邀請了長江商學院云南校友會、長江商學院深圳校友會的嘉賓進行了互動、交流與探討。

沙龍現場
段樹坤:非遺傳承人技藝沒問題,缺少的是產業橋梁
白族扎染非遺傳承人段樹坤表示,目前白族扎染技藝的傳承面臨三個困境:工人老齡化,年輕人不喜歡做這方面的工作;原生態的植物受到科學的沖擊;扎染技藝資金面臨很大困境。段樹坤從小就開始接觸扎染技藝,最開始并不想做這方面的工作,但是卻肩負著這樣的責任,所以必須做下去。他表示,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這方面的工作,老齡化嚴重,所以要傳承和保護這門手藝最好的方法是從幼兒啟蒙開始,讓中小學生學習這樣的課程,讓他們對這門手藝感興趣;第二是通過培訓年輕一代人,讓他們接受這項手工藝,并提高工人的待遇、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作為手工藝人,我們的技藝沒問題,但是在產業模式上還是希望企業能夠幫助我們,讓扎染這項非遺文化得到發展。

沙龍現場嘉賓
陳普月:通過互聯網+的模式幫助非遺傳承人
巨匠匯創始人陳普月表示,巨匠匯已經創辦一年了,創辦巨匠匯的初心是想幫助這些非遺傳承人,讓非遺文化通過產業來傳承與發展。我們通過互聯網+的平臺,分不同的技藝和種類來展示非遺,讓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了解這些非遺大師們的工匠精神。他們代表不同的民族文化,我們的目的是幫助他們建立品牌,號召大家都為自己的家鄉代言,現在我們要解決的是創新和發展的問題,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解決這些問題。

沙龍現場
譚志平:手工藝品有商品與藝術品之分
琺瑯銀省級非遺傳承人譚志平表示,我是宮廷御用琺瑯銀器第8代傳承人,從小家里就一直做這方面的手藝,開始是為了生活、為了吃飯,后來慢慢變成了一種愛好。在10年前,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要將家族的手藝傳承下去,后來有了一種責任。很多人認為手工藝品的價格相差懸殊,其實是因為手工藝品有商品與藝術品之分,就是說產品和作品不同,那么就會有不同的定價、不同的消費人群。
吳澤偉:生存與傳承相互反作用
深圳獅子會資政吳澤偉表示,非遺是一個大的方面,不僅包括扎染、琺瑯銀,還包括音樂、戲劇等。很多非遺傳承人最開始是為了生存才去做這些,然后是他們對那種手藝或藝術的理解,最后便上升到責任:傳承。只有生存了才能往下傳承,傳承下去了才能繼續生存,生存與傳承相互反作用,互相聯系與促進。吳澤偉強調,非遺不僅要傳承,最重要的是保護,最最重要的是發展,將傳統的東西與社會結合起來,找到創新的模式是我們需要繼續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沙龍現場
莫帝:非遺藝術打造品牌至關重要
來自西班牙的莫帝表示,我的家鄉在西班牙的北部圣地亞哥,我們那里的教育跟中國很像,大部分都是為了考試,對藝術的培養不重視,手工藝也是一種藝術,如果能夠從小提高孩子的藝術培養,讓他們接觸到藝術的課程,這對以后的發展很有幫助。再者,非遺藝術需要宣傳,然后打造成一種品牌,這樣才能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莫帝向大家介紹,有一條由法國出發前往西班牙圣地亞哥的朝圣之路,全世界與道路相關的文化遺產共有三條,這是其中一條。每年,都有很多人走在這條路上,過去是教徒為了朝圣,如今,這條路也成了世界聞名的徒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