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60周年院慶書畫筆會“中國著名書畫藝術家對話哲學”精彩紛呈

人大哲學院院慶書畫筆會“中國著名書畫藝術家對話哲學”書畫藝術家合影留念
書畫作品如何“文以載道”?哲學如何為書畫創作提供源頭活水?金秋十月,在2016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系)迎來建系60周年之際,一場藝術與哲學對話的思想盛宴在中國人民大學校內隆重開場。為回顧歷史、總結經驗、展望未來,2016年10月1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主辦、北京國人書畫院等單位協辦的“人大哲學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中國著名書畫藝術家對話哲學”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60周年院慶書畫筆會在京舉行。雷正民、紀懷昌、梁澄宇、蕭寬、陳聯合、魏廣君、陳富寬、韓濟民、唐堅、蕭楠等著名書畫家,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姚新中教授,副院長臧峰宇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及教學發展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校友會副秘書長耿秀彥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書法協會會長孫國農,青年作曲家孫義勇,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農村文化委秘書長、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聯誼會副會長曾金勝等出席書畫筆會。會上,著名書畫藝術家就“藝術與哲學對話”展開了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

雷正民、紀懷昌、梁澄宇、蕭寬、陳聯合、魏廣君、陳富寬、韓濟民、唐堅、蕭楠等著名書畫家揮毫潑墨慶祝人大哲學院成立60周年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姚新中教授致歡迎辭,向各位書畫藝術家介紹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歷史淵源及哲學院概況。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臧峰宇教授作了富有哲思的講話。隨后,耿秀彥研究員主持書畫筆會首場“藝術家對話哲學”環節。姚新中院長首先提出了東西方藝術交流、藝術與哲學如何對話的問題。他提出,中國傳統幾千年“文以載道”,現代社會如何傳承這個“道”?書法、繪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中西方各有其藝術傳統,如何交流?東西方藝術怎么互補,互相支持而不是對立?話題的提出引起了在場書畫家的熱烈共鳴。與會書畫家紛紛從自身的藝術實踐和體悟出發,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著名書畫藝術家對話哲學:為國人文化藝術傳承創新提供了更宏大的視野,提供了更多可能
齊白石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陳富寬先生提出,當一個人遇到困難的時間,要找哲學。哲學不是開藥方,但是可以開一條路,讓你知道怎么走。
著名山水畫家、書法家、美術評論家、原中國美術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雷正民先生提出,藝術蘊含著哲學,哲學是藝術的源頭活水。希望哲學家從哲學高度助推書畫藝術向前發展、健康發展。但也要避免哲學與藝術的生硬結合。姚新中院長也就此提出,哲學并非僅是概念、范疇。哲學是思想、精髓、精華,藝術是一種體會、體驗,兩者應水乳交融。哲學隱含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藝術家可能沒有太多時間讀哲學書,但有著哲學思考、哲學思想、哲學感情。從這個層面來說,每一位藝術家都是哲學家。每一位好的藝術家都是好的哲學家。
中國書畫院院長紀懷昌先生說,近年來,一直研究易經和禪宗。現在關注哲學問題。道德經就是非常好的辯證法。哲學可從現實走向更高的人生哲學,再反過來指導日常生活和藝術創作。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詩人、書法家陳聯合先生講到:書畫藝術承載著藝術綜合性語言并蘊含著哲學思想的內涵,給創作者和欣賞者以美的享受和鼓舞。書法包含著字法、筆法、墨法、章法,而起統領作用的是辯證法。辯證哲學思想與書畫藝術相生相隨,相映生輝。書畫工作者筆墨雙修應是畢生的課題。
被業界稱為“鬼才”的書法家、雕塑家蕭寬先生說,人大哲學院60周年,諸位名家的參與,是歷史的開端。萬事萬物的追根溯源是哲學,哲學是萬物之理、源。一個國家、民族、一個藝術家必須研究哲學。據了解,近年開始,《老子》的翻譯量、研究者、發行量超《圣經》。為什么?因為世界在困惑,所有制度的改革、國家的建設、民族的復興、經濟的繁榮、感情的交流都離不開哲學。但最后找來找去,最后找到了《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守柔居下,不戰而屈人之兵”……包括了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經濟觀等等。我們要把老祖宗的“道”傳承下去,讓科學和藝術成為兩翼,順著“一帶一路”走出去。
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篆刻研究所副所長、榮寶齋畫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博士生魏廣君先生提出,哲學高于藝術,藝術需要從哲學汲取養分。中國講“形神觀”,從用筆、渲染等基本技法,到寫意的形成不可拆解。“載道”是大家共同的事,愿在某一個小小環節上做出自己的努力。
著名青年畫家唐堅先生也應邀出席本次筆會。會上,當大家提出:書畫作品如何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發揮更大作用時?耿秀彥研究員談了自己的觀點: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標志著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時期的到來,也意味著文史哲應用化時期的開始。哲學為“形而上學”,產業為“形而下學”。“形而上學謂之道”,“形而下學謂之器”。而好的書畫作品和好的文化創意產品都應有一個共同特點:“道在器中”。一席話,如醍醐灌頂,將會場氣氛推向高潮。
思想的對話猶余音繞梁,帶著對藝術與哲學的深層次思考,書畫家們現場潑墨揮毫。雷正民、紀懷昌、梁澄宇、蕭寬、陳聯合、魏廣君、陳富寬、韓濟民、唐堅、蕭楠、段保華、孫國農、蘇仁和等書畫家現場潑墨揮毫,紛紛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60周年院慶送上祝福。雷正民先生題寫了“一個甲子的哲學年輪”、“甲子之間”,現場潑墨創作了“雷派山水”——江山泉流圖,氣勢恢宏,筆墨灑脫,營造了“尺幅千里”的空靈意境。紀懷昌先生題寫了“人梯巧搭攀登路,心血勤澆棟梁才”、“厚德載物”。蕭寬先生特別題寫了“哲思無限,藝海無涯”。唐堅先生現場創作工筆水墨花鳥圖、 蕭楠現場創作的“姜太公垂釣圖”,禪意哲思躍然紙上,等等。
六十年一甲子,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成立于1956年,前身為1950年成立的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基礎教研室和1952年成立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教研室。1999年,宗教學系成立,與哲學系并稱為“哲學系宗教學系”。2005年5月依托哲學系宗教學系成立了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60年來,人大哲學院一直以厚重的現實關懷和深遠的哲學反思為特征,從昔日中國哲學教育的“工作母機”成長為今天享譽海內外哲學界的學術重鎮。60年來,人大哲學院不僅培育了眾多社會各界精英,出版了符合中國現實需要的哲學系列教材和諸多矗立在新中國學術之林的哲學力作,而且以哲學語言表達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改革號角,完成了數量可觀的有深遠社會影響力的哲學課題。
如今,人大哲學院已成為國內哲學院系中規模最大、學科配備最齊全、人才培養體系完善的哲學院系,擁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兩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是國家第一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國家文科基礎學科(哲學)人材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教育部“211”工程的重點基地和“985”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中國著名書畫藝術家對話哲學”主題突出鮮明,別開生面,現場討論熱烈,酣暢淋漓,意猶未盡。與會書畫家表示,在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的高等學府和殿堂,深入討論藝術與哲學的深層次關系,有無相生,跨界互動,既啟迪了思想,激蕩了思維,更拓寬了眼界,為探索藝術之路提供了更宏大的視野,提供了更多可能。(曾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