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藝術品市場風向標之稱的“梅·摩指數”正逐漸將研究領域拓展到中國國內藝術品市場的投資領域,10月25日,梅·摩中國瓷器雜項專項指數在北京德美藝嘉向全球首發。
梅建平與其搭檔摩西通過幾年努力,把蘇富比和佳士得從1937年開始關于中國瓷器雜項的1400對拍賣記錄進行整理,建成數據庫,并在每個拍賣季度后把新的數據加入到現有數據庫中,做成一個中國瓷器雜項的指數。
瓷器雜項指數從1985年開始計算,從1985年開始一直到2000年第二季度,中國藝術拍賣市場基本沒有大的發展,然而進入2000年之后市場發展的速度是相當快的。梅摩指數顯示,從1985年到2010年第二季度,年投資回報是8.4%,美股的回報率是9%,但在過去10年,藝術品回報率上升到12.5%,美股沒有增長,只有-0.7%。
梅建平認為,從投資角度看,中國藝術品的投資在過去20年的回報相當不錯,當然這也有風險存在。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藝術品市場暴跌,并且在2007年的美國金融危機中,藝術品市場的增長勢頭也有所下調。需要指出的是,從2008年到2010年中,這個指數大漲225%,梅建平認為,從長遠角度看,中國藝術品具備投資價值。
梅·摩中國瓷器雜項指數并沒有采用中國國內拍賣的數據資料,梅建平坦言,這也是他們在做這項指數調查時遇到的最大困難,主要是因為國內的拍賣市場還相對處于比較早的發展階段,有很多方面不夠完善,比如存在“假拍”、“假買”、“炒作和做局”的現象,導致數據并不真實,因此并不能使用,這項指數僅僅是中國瓷器雜項在國際市場上交易情況的一個概括。
作為長期研究藝術品領域的業內人士,梅建平在10年前就開始著手建立一個能系統分析藝術品市場數據的數據模型,隨后梅建平和美國學者摩爾共同創立了梅·摩藝術品指數,這一指數系統地反映了藝術品拍賣的各項數據,逐步成為了藝術品領域的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