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第一批留學蘇俄的畫家在圣彼得堡臨摹原典。民國時期,上世紀三十年代,二十出頭的徐悲鴻、林風眠、劉海栗、吳作人等等,在歐洲美術館臨摹原典。如今他們均已故去,沒有資料告訴我們,這代人經由怎樣的申請進入美術館,在臨摹的日子里,懷抱怎樣的激情。《回到寫生》《面對原典》大型油畫展將于2010年12月7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開幕式,這個展覽更確切的說是一次大規模呈現民國至今80多年間留洋藝術家臨摹寫生作品的文獻展。
徐悲鴻、林風眠、靳尚誼、王懷慶、陳丹青百位留洋藝術家臨摹作品50年來首次向公眾展出
本次展覽留洋老藝術家們的臨摹作品,過去50年來從未在任何中國美術館和美術學院展出過。它們長期封存倉庫,可能被記錄在早年簡陋的紙本檔案中,迄今無人問津。理解藝術學生的絕大部分,包括青年教師,從未看過,甚至不知道這些作品。在展前座談會上陳丹青這樣說:50年來,理解史論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包括各代老師教授們,有哪一位曾經發生興趣,想要觀看、整理、研究這些前輩的臨摹,或者被允許、被鼓勵這兩段歷史表示起碼的尊重嗎?
兩個提出問題的展覽,將會與整個美術界形成極大的反差。
在展前座談會上作為展覽的策展人之一的陳丹青強調:“這是兩個提出問題的展覽,將會與整個當代藝術節形成極大的反差。”寫生臨摹是中國油畫初創時期,教育與創作的最基本方法,是將歐洲油畫引入國內的最有效方式。對其進行審視和研究具有歷史的和現實的價值。民國以來,中國油畫對歐洲傳統、蘇聯傳統的研究和學習并沒有真正停止過,邀請不同時代的藝術家寫生、臨摹作品參展意在通過今昔比照,以歷史延續的線路觀看當代油畫創作,縱向把握中國油畫創作在藝術教育、審美觀念等方面的發展。同時,以當代眼光來審視中國油畫發展的延續、斷層等深度學術問題,從而找尋寫生臨摹本身的美學問題,明晰藝術精神在中國油畫發展中的隱現。因此,展覽邀請留歐、留蘇一代油畫前輩們的寫生、臨摹作品和當代藝術家作品參展。
展覽簡介:
主辦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美術家協會
展覽策劃:陳丹青、楊飛云
友情支持: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紀念館、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董一莎女士、孫鐵先生、馮法祀工作室、美國·中國當代文學藝術基金會、北京捷安菲咨詢有限公司、Crown Equipment Corporation、山藝術—北京林正藝術空間。
展期:《回到寫生》2010年12月7日——2010年12月15日
《面對原典》2010年12月7日——2010年12月27日
開幕時間: 2010年12月7日上午十點
開幕地點:中國美術館
展覽地點:《回到寫生》——中國美術館
《面對原典》——中國油畫院美術館
寫生參展作者:徐悲鴻 吳作人 董希文王式廓 馮法祀 顏文樑 陳抱一 潘玉良 倪貽德 司徒喬呂斯百 龐熏琹、羅工柳 靳尚誼 詹建俊 侯一民 朱乃正 鐘涵 戴澤 鄧澍王悅之 魏傳義 李天祥
趙友萍 聞立鵬 潘世勛 吳小昌 王征驊蔡亮 李駿 尚揚 趙以雄 李錫武 張祖英 王懷慶 孫景波 陳丹青 孫為民艾軒 何多苓 俞曉夫 王勝利鐘耕略 陳文驥 曹力 楊飛云王沂東 朝戈 夏小萬 謝東明 王宏劍 郭潤文 楊參軍 施本銘 劉建平 龍力游 孫立新
焦小健孫向陽 段正渠 段建偉 閆平 王克舉王琨 徐唯辛 張冬峰 孫綱 白羽平 王玉平 張路江 夏星 龐茂琨 冷軍 任傳文 顧黎明 忻東旺 石良 芃芃 李貴君 朱春林姚永 何紅舟 趙憲辛 崔小冬 申玲范勃 石磊 孫秀庭 夏俊娜 于小冬 常磊 韓洪偉 孫文剛 徐曉東 姚宏儒 張文惠
歡迎藝術名家注冊藝術家會員,開通自己的官網,上傳自己的佳作和內容。
QQ:271692909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可以刊登藝術名家生平簡介、代表作、目前市場行情、收藏潛力等
QQ:271692909
要求:人品好,熱愛藝術事業,有一定的藝術圈人脈、懂經營管理的創業型人才優先。
QQ:27169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