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产小视频_亚洲人人射_国产精品毛片完整版_久久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 131美女视频黄的免费

用名戶 密  碼 會員注冊 | 忘記密碼
·本站首頁 ·加入收藏 設為主頁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現代卷
  • 姓名:
  • 類別:
  • 省份:
本站 > 新聞 >藝術報道> 正文

澳大利亞土著藝術展中國美術館開幕

來源: 中國國家藝術網   2010/6/10   作者:   地點:北京

6月9日下午5時,由中國美術館與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澳大利亞環境、水資源、遺產和藝術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的共同舉辦的“澳大利亞土著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中國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副館長馬書林、澳大利亞總督昆廷·布賴斯及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館長安德魯·塞亞斯出席了開幕式。

此次展覽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帕潘亞繪畫——來自澳大利亞沙漠和寶歌——澳大利亞當代原住民藝術,這是澳大利亞土著藝術第一次大規模遠渡重洋,呈現于中國觀眾面前,是中澳兩國藝術交流新的成果,同時作為澳大利亞文化年來華的首個展覽項目,也顯示出特別的意義。

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藝術歷史長達四萬年,土著人在澳大利亞生活了至少五萬年了,在那里,有二百五十多個不同的文化群體,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語言。盡管他們有很多相同的文化特征,但又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浩瀚的南太平洋映襯著澳大利亞廣袤的國土,在那片大地上,原住民族創造出了獨特而神奇的藝術,其豐富的內容反映了原住民族的信仰與生活習俗,是記錄原住民族精神世界與文化傳統的圖像的百科全書,而其鮮明的藝術形態和造型形式,更是充滿著神秘的象征和斑斕的色彩,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概而言之,澳大利亞的土著藝術以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成為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和藝術瑰寶。

澳大利亞土著藝術是進入藝術史的傳統藝術,也是活在今天的藝術。澳大利亞政府提倡多元文化,在土著藝術生態的保護上投以力量,使土著藝術得以傳承并產生新的創造。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館長安德魯·塞亞斯談到:“土著藝術是澳大利亞眾多視覺藝術中的一種,土著藝術家用很多媒介來表現藝術,帕潘亞藝術是20世紀以來很重要的藝術。現在的很多藝術家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采用更加多元的方式充分展現土著藝術。所以當代藝術與傳統的土著藝術并不沖突。”

澳大利亞土著藝術有著不同地區的多樣面貌,是一個極為豐富的世界,這個展覽以來自澳大利亞中部的帕潘亞地區的土著藝術作品及來自澳大利亞西部沙漠寶歌丘的澳大利亞當代原住民藝術兩個方面的內容,盡管繪畫風格不同,兩個居住區的藝術家們都與他們的家庭、文化及宗教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兩個內容的展覽向我們展示生活在澳洲腹地帕潘亞和寶歌社區以及周圍地區土著居民的文化和藝術風格,為中國觀眾提供了一次聚焦的視角,了解澳大利亞沙漠深處一方土著藝術的風景,由此獲得欣賞土著藝術和認識土著藝術特征的機會。那些充滿著神秘符號的畫面,那些在日常用品中貫注的美學觀念,那些既具有原始生命力量又具有現代形式感覺的風格,那些樸素而恒久的材質,以及澳大利亞許多學者為展覽所作的學術引導,無不引人入勝,在欣賞中進入土著藝術的創造世界。

中國與澳大利亞在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上有著充分的共識。這個展覽所展現的不僅是土著藝術本身,也是澳大利亞保護文化遺產、推動從傳統中創新的實例。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說:“這次展出的土著藝術,就如同中國的非遺,澳大利亞在提倡多元文化的同時,也極力倡導保護傳統文化,這是中澳發出的共同聲音,也是對人類文化的多樣性的有力保護與支持。”

作為對這次展覽的回應,中國美術館將于2011年至2012年在澳大利亞舉辦中國文化慶典期間,推出有關中國現代美術的展覽。范迪安館長透露“2011年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展出的作品主要是反映新中國美術歷程,50年代到當代,反映社會現實、社會變遷及不同藝術家的個性表達與社會的共同點。”

在20世紀70年代以及80年代早期,一些來自澳州中部及西部沙漠的土著藝術家創作出一批繪畫作品,從此轉變了人們對土著藝術的理解。土著藝術是澳大利亞藝術的一個重要“流派”,一種值得世界關注的藝術形式。更重要的是,通過展覽我們可以了解人們是如何通過他們的藝術來表現其生活,歷史以及文化。

這次澳大利亞土著藝術展由《帕潘亞繪畫——來自澳大利亞沙漠》 和《寶歌——澳大利亞當代原住民藝術》兩個展覽共計92件作品組成。

《帕潘亞繪畫——來自澳大利亞沙漠》(1971年--1981年):(共展出66件作品)

20世紀60年代晚期,一群生活在帕潘亞政府居住區的土著藝術家在帆布上、木板上、以及他們能找到的任何材料上對顏色和風格進行大膽地嘗試,繪制他們的傳統故事,向人們講述他們的神圣的“夢”時期的故事——他們的生活、精神、世俗的信仰、世界觀、圖解以及他們的抱負,這些作品進入世界藝術市場。這標志著傳統藝術表達方式如典禮儀式的地面繪畫、人體彩繪以及盾牌、容器、飛鏢等器具上的裝飾圖案的一個發展演變。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在這次展覽中特別奉獻這些非凡藏品的展示。

在澳大利亞,點狀圖案是澳大利亞認可的典型的帕潘亞 (Papunya) 藝術風格。各種不同點狀圖案和紋樣表現了不同的內容,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這種圖案還經常出現在筆、杯子、筆記本、日歷和衣服上,或懸掛在辦公室和商店的墻上。有時即便與所宣傳的主體無關但仍然作為一種背景通過媒介傳播出去。有些與原創畫家無任何歷史和文化聯系的人也繪制這種風格的作品。事實上,只有很少的人了解這一典型風格形成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這也是這次展覽的價值所在,我們借助一次特殊的藝術薈萃,追溯帕潘亞藝術運動的源頭。

《寶歌——澳大利亞當代原住民藝術》展覽共展出26件作品

寶歌丘這個小社群,位于西澳東北方一個被當作「偏遠地帶」的區域。四周的大沙地、吉布森與塔納米沙漠,對這個世界,甚至澳洲大部份的區域而言,彷佛另一個世界般的遙遠。

在澳洲,「寶歌」這個名詞讓人聯想到繽紛的色彩與蓬勃的朝氣,喚起一種既古老、又當代的藝術形式;雖然抽象,卻神似地貌,同時具備了精神性與政治性的語境。

20世紀80年代早期,寶歌居住區的藝術家們也開始在帆布上作畫,講述他們的故事。位于中澳的西部沙漠深處,來自寶歌的壓克力畫,首度在世人面前展示,擴展了我們對「傳統」原住民藝術的認知,也擴展了我們對當代藝術中的「當代」一詞的理解。這些大膽、鮮明、色彩艷麗的繪畫,以一種看似全然現代,卻抽象不凡的表現手法,述說著這塊土地——澳洲原住民稱之為「故鄉」的故事。但是,就像數年前登上國際舞臺、來自中部沙漠帕潘亞(Papunya)的創新繪畫一樣,寶歌藝術也同時呈現了一種矛盾。這些繪畫極度守舊,從傳達「創世之夢」的故事與部落規矩的角度而言,可以說是澳洲原住民有史以來的創作中,神話性最強烈,手法上最「傳統」的;然而,這些繪畫卻是不折不扣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他們使用新的壓克力媒材,而且在風格上也與西方的現代抽象表現相仿。正是這種矛盾與抵觸,大大增進了我們對澳洲原住民的當代生活、藝術與精神各方面的理解。簡單來說,寶歌的藝術代表了一種啟示,代表了一個人種及其宗教與法規、土地與精神,以及對生存所提出的宣言。

暫無留言:

留言內容: >>更多留言


本站藝術名家官網優惠搶駐中!

歡迎藝術名家注冊藝術家會員,開通自己的官網,上傳自己的佳作和內容。
QQ:271692909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誠邀入編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可以刊登藝術名家生平簡介、代表作、目前市場行情、收藏潛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熱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熱愛藝術事業,有一定的藝術圈人脈、懂經營管理的創業型人才優先。
QQ:271692909

推薦名家

朱浩云

蘇金成

敖日力格

魏謙

吳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鐘文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招聘服務| 投稿須知| 友情鏈接| 版權聲明| 網站調查| 證書信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