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5名即將畢業的美院學生邁出了走向社會的“第一步”。《中國切片》—姜武俊、王哲然、王果、張哲語、張文雯五人油畫聯展在亮寶樓開展,5名80后畫家的作品出發點都是關注中國現實、思考中國問題。
這五名青年畫家都出生在80后,五人中年齡最大的王哲然84年出生在陜西鳳翔,他是這次畫展的牽頭人,這些天為這次展覽忙前忙后。“快畢業了,就想著把自己四年的所學到的通過這種方式展示給大家。”王哲然說。記者發現王哲然的父母專程從山東趕來為兒子助陣,看著兒子和同學辦起這么個展覽,這兩位老家陜西鳳翔的中年人,臉上帶著自豪和幸福。
近年來,中國經濟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中國社會和文化也因此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一歷史情境中,不少關注中國現實、思考中國問題的藝術家,始終以視覺藝術的方式,站在不同的學術立場和角度,表達著他們自己對中國社會的現狀乃至未來的理解和認識。作為80后的青年畫家,對此更是有著敏銳的嗅覺和感知度,從他們作品中人們看到了年輕的藝術家自覺地承擔起社會責任和積極投入社會的勇氣。
藝術批評家佟玉潔作為本次油畫展的策展人,在她提寫的《文本再生中的中國切片》中,對這五位80后畫家的作品大加贊賞,“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說,藝術面貌個性化的文本再生形式就是發明自己。青年畫家姜武俊的作品《我與我》,兩個我的握拳較勁,很難有勝負的生存的謎題。似乎在說,人喜歡與苦難結伴而行,常常選擇了與自己為敵。如果說欲望是自己的敵人,那么無處不在的欲望,在傷害著自己。于是,讓自己肢解自己的文化身體,把肉體的欲望的皮囊與精神的棲息地分離出來,是青年藝術家張文雯的作品《MU》的政治隱喻。張文雯把肉體的欲望的皮囊看成是生命的大幕,這個幕布的背后,是血淋淋的生命細節。但是張文雯把生命的細節刪去,留下了屬于黃皮膚物種支離破碎的生命的記憶。但是張文雯把唯一的陽光留給了自己生命遺傳的基地。青年畫家王哲然的作品《簡單邏輯》,作為生命的切片,權力與欲望的糾纏,廝殺的寓言故事隨時發生在我們身邊。只認證不識才的中國悖論,讓花錢就可辦假證的電話號碼堂而皇之出現在汽車站,出現在洗手間。每一個畫面都是現實的殘酷邏輯,每個畫面都是問題中的中國切面。被現實擠壓的弱勢群體的生存空間被青年畫家王果稱為《蟻穴》。物質的匱乏與精神的迷惘的當代年輕人,他們被稱為城市的弱勢群體的蟻群,立命安身的渴望常常被殘酷的現實擊得粉碎。青年畫家張琦東的作品《我們生活的年代》,讀書依然是一種愜意的生活。與書中的大事交流增智怡情,而網絡游戲中的朋友和口袋書中的朋友都是一種激情與熱情的載體,這種載體的快樂與憂愁總是與藝術家一起分享。”
五名80后的才華和執著感動了亮寶樓的工作人員,他們為五位青年畫家免去了每天近萬元的費用,并協調緊張的檔期,把五位即將向社會的畢業生聯展,安排在他們畢業之前。
這次展覽時間為6月22日-6月25日,有興趣的網友可前往亮寶樓二層西廳參觀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