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榮寶第68期藝術品拍賣會將于2010年7月24-25日在北京亞洲大酒店舉行,21-23日預展三天。本次拍賣將推出中國書畫三個專場以及古董文玩專場近千余件作品,在這個炎炎夏日為藏家們增添一道藝術美餐。
今年6月25日,藝術大師吳冠中先生離我們而去。為了緬懷吳冠中先生并同時為展現其藝術價值的永恒魅力,此次拍賣,我們將推出大師的兩件精品并分別作為拍賣圖錄的封面。吳冠中曾言:“一百個齊白石抵不上一個魯迅。”可見他對魯迅先生推崇備至,魯迅先生桀驁不馴的性格以及“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壕塹戰”的思想,也深深觸動著吳冠中的內心。此次付拍的《魯迅詩意圖》雖為吳氏展現江南白墻黛瓦的繪畫題材,卻因為左上角的題詩而別有一番韻味。“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吳冠中借喻了魯迅筆下的“小樓”,表述的是自己躲進藝術殿堂,走南闖北,東尋西找,上下求索的境懷;以及越過傳統筆墨、傳統圖式,不為外界左右的藝術激情。“點、線、面,黑、白、灰,加自家色彩”是吳冠中組成藝術形式的七要素。在這幅畫中,作者將這些要素充分展示給了觀眾。不光在繪畫的形式上,更在藝術思想和精神層面給人以啟迪。另一幅作品《香港夜景》是吳冠中受香港土地發展公司邀請,專程在香港停留一個月而創作出的嘗試性作品之一。畫面無處不涌動著作者的創作激情,其大膽的跳過線的點與面的結合,加上豐富色彩的綜合運用,將香港之夜表現得熱鬧而又神秘。吳冠中曾多次撰文提到這次香港創作之旅:“我確乎愛那些古老市街的風采,那是我青少年時代所熟悉的祖國鬧市,我曾在其間逛游,當時只是觀光,無錢購物,今日坐在香港街頭寫生,筆底卻流露出童年的憧憬來。”這源于情感歷程的創作飽含著滿滿深情,感動和影響著一代人,雖今斯人已去,但這美好將永遠長留在人類藝術的歷史長河里。
除吳冠中這兩件精品外,書畫部分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張大千的《華山行》就是其中之一。張大千于1935年游浙江莫干山、洛陽龍門及西安、華山,并為此舉辦了“關洛紀游畫展”,《華山行》即創作于此時。在似青綠山水卻又色不重的大片綠中,畫一長空棧道,著以赭色,十分醒目??諚I隙它c兩游者,相背、扶壁而立,一者小心看風景,似不敢再往前;一者已有悔意,正想返身而下,這正應和了畫面的款識“予每度來游,皆中道而返”,或許是大千自己的寫照吧。懸崖左側邊畫單向松林一片,因松樹的單向而出,更突顯了華山的險峻。描寫懸崖的用筆自上陡然而下,直至下面云霧繚繞處,仿佛是一段空中的山體,無源無底。李可染的《榕蔭牧?!钒盐覀儙У搅艘惶幗钢|樸深情的田園詩意之地。在濃密的榕蔭下,迎面而來的是兩頭呼應相望的水牛,牛背上的兩個牧童造型稚樸洗練、情意相呼。李可染先生以貼近自然的畫筆寫盡茂林下的牧歌情調。此幅中的牧童和水牛輪廓以焦墨白描作逆澀筆意,再用薄墨淡染牛身;榕蔭則以濃淡墨色相間以拉開層次,大量面積的水墨淋漓的樹木盡致地表現了一種“寫意”的筆墨形式美,渾然一派天機。作品中提到的上款人“順民”為黃順民,是香港著名收藏家,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理事,與李可染先生熟稔。林風眠的《荷塘飛雁》是一件風格清新、色彩明快、情感豐富的作品。水、岸、云天由下而上平遠展開,兩段河岸將水面劃分成了三片,水中的睡蓮正悠然自得地漂浮著;岸邊的蘆葦似哨兵般站立,與水中的睡蓮成一立一臥之勢,相映成趣;灰蒙的天際,兩只蘆雁自右側飛進畫面,為整個平靜安寧的空間增加了動感。林風眠的《裸女》中女子軀體以淡墨勾勒出,熟練的勾描充分表現出人體肌膚的光潔與軀體的圓潤;畫中女子長身而坐,雙肩微側,手臂自然下垂,頭略偏下,姿情和氣質傳達出東方女性的溫柔閑雅、清淡秀媚。身后淡淡的一抹藍使整體畫面呈現出青春靈動的美,古人所謂“簪花照水”不過如此。陳佩秋的《放鴨圖》創作于1973年文革時期,是作者據當時生活場景所得。數百只游鴨自畫面上方游弋而來,隊伍齊整,卻不乏生趣,看它們有的怡然自得,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回首探望,為湖面增添了不少生機,而初升的朝陽又為每一只鴨子抹上了一道漂亮的霞光;趕鴨者在小船上撐篙跟在鴨群的后面,他早已熟練了“領導”的角色,此刻也沉浸在朝霞柔和的光影中。陳佩秋不愧是一位注重構圖角度和善于營造環境的畫者,此幅鴨群略帶C字形的構圖與畫面右側的岸邊草叢相得益彰,富有一種節奏明快的韻律美。
原南京軍區后勤部副部長渠維瑛先生收藏的作品也是本場一大亮點,如黃胄的《駱駝》、關山月的《觀瀑圖》、魏紫熙的《山水人物》、陳大羽的《報春》《大吉圖》等。渠維瑛于20世紀60年代結識了江蘇著名畫家錢松巖、亞明、宋文治、魏紫熙、陳大羽等同志,他們既是良師,又是益友。渠維瑛同志在和畫家們交往中,吸取諸家之長,他的作品深受金陵諸家的影響。70年代,又結識了關山月、李可染、李苦禪、黃胄等名家,從他們的繪畫中不斷吸取營養,使自己的畫風更加充實和完善。渠維瑛與黃胄十分交好,黃胄是渠維瑛家里的???,這幅《駱駝》當是哪天小聚時即興之作,作者以嫻熟的筆觸快速“刷”出駱駝的大概輪廓,再以慢筆表現駱駝的臉部及腿部。四只駱駝呈兩兩結伴之勢,似親密無間的好友,在廣闊的沙漠里盡情享受這恬靜一刻。遠處的高壓線塔也曾出現在1978年創作的《駝隊》里,這應該說是邊疆大漠的新氣象,作者捕捉這一細節,當也是對邊疆發展的歡欣之情。魏紫熙的《山水人物》創作于1973年,正是作者藝術造詣、身體素質、創作激情、繪畫質量四位一體的黃金時期。從畫面上看,在云霧繚繞間,山體被分了好幾個層次,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縱深感與立體感在畫家筆下很輕易呈現了出來。松樹永遠是山的靈魂,而山體的“點紅”則成為魏紫熙的獨特藝術語言。再看畫面的右下方,在一段山體的欄桿旁,三個工農兵形象的人正佇立在山巖邊,欣賞著遠處高聳入云的山體,這一刻,祖國的大好河山讓他們熱情澎湃,而主人翁的感受或許讓他們既對大自然充滿崇敬,同時又對“人定勝天”充滿了信心和激情吧。
古董文玩部分,本次拍賣將會揭開法國De Maugny家族收藏世界的一角。De Maugny是歐洲的一個聲名顯赫貴族,他們收藏在家族城堡Chateau de Maugny的藝術珍品,保存了歐洲中部的法國、意大利和波蘭的幾個世紀的傳統,揉合了不同世代的歐洲貴族文化與品味。家族的歷史在法國的沙布萊,即現今法國與瑞士之間的上薩瓦爾省,可追溯至十五世紀。本次上拍有“清乾隆祭紅釉玉壺春瓶”、“清同治粉彩百花紋大捧盒”、“清雍正青花纏枝蓮紋燈籠瓶”、“清康熙斗彩綠龍盤”、“清光緒珊瑚紅地留白竹紋碗一對”以及“明崇禎青花人物筒瓶”等。這些中國御瓷和藝術品為de Maugny的珍藏,曾在家族城堡擺放、欣賞及珍惜。這些世代相傳的藝術品,隨著這富有歷史的家族保存至今,見證了當年歐洲貴族對中國文化的鐘愛。
除法國De Maugny家族收藏品外,古董文玩專場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精品,如“清乾隆洋彩黃地洋花宮碗”、“清乾隆青白玉游龍戲珠如意”、“清乾隆粉青釉開光粉彩山水詩文象耳瓶”等。清乾隆洋彩黃地洋花宮碗,直徑18.5厘米,造型端莊典雅。此碗外壁以黃釉為地,滿繪番蓮、百合、洋菊、秋葵等花卉。整器滿地繁花,留白極少,有明顯的琺瑯彩效果。碗心用礬紅彩繪五只蝙蝠,“五蝠”即“五福”,指壽、富、康寧、修好德、考終命五種人生吉祥之事。器物外底施白釉,碗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清乾隆青白玉游龍戲珠如意,玉質青白色、微有斑,整塊上等青白玉雕成。如意頭部飾祥云火珠,隙地拋光,表現玉質的油潤和細膩。器柄三彎,厚而長,柄上依勢浮雕一尾五爪盤龍,下踩海水江崖。尾部打磨規整,留有絲絳穿孔。此件如意雍容典雅,裝飾華美,彰顯出至尊無上的皇家氣息。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清乾隆青玉御題詩盤龍如意俱屬宮廷御用之物。清乾隆粉青釉開光粉彩山水詩文象耳瓶,肩部巧妙貼飾對稱雙象銜環耳,礬紅描金裝飾,高貴典雅。瓶身通體以青釉為地,瓶腹兩面蓮瓣形開光,一面繪粉彩山水人物圖,一面墨彩題詩。此瓶延續了清代制瓷名家唐英自治瓷器的風格,詩書畫印四位一體,文人氣息濃郁。此瓶的出現豐富了我們對唐英及其同時代作品的認識,為研究清代制瓷技法增添了新的范例,頗具學術價值,而其藝術價值之高亦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