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人民日報社、中國文聯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主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上重要講話精神暨2016中國文藝評論峰會”,7月30日如期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峰會現場,群賢畢至,濟濟一堂。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羅富和,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張建星,國學大師、南開大學終身教授范曾,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龐井君,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等出席了此次峰會。

本次峰會由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康輝主持,旨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領會探討講話的核心要旨,以便在未來的藝術創作之路上,真正實現“文藝繁榮、文化創新”。
會上,藝術界各領域代表積極發言,中國翡翠藝術家、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王俊懿代表翡翠藝術界作了“玉雕藝術的傳統內涵與當代價值”的主題分享。

王俊懿大師向藝術界發聲,藝術家一定要致力于從悠久的傳統信仰文化中提取當今最需要的時代精神、具有正能量并能引導成為大眾接受的時代信仰類作品。玉文化是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國粹文化,他強調,應該讓美玉升華為社會人文精神的傳世載體,應該多創作一些表現中華民族偉大文化精髓的作品,表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努力奮斗的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為實現中國夢和文藝夢做出努力。
中國玉雕藝術作為時代精神需求的特殊代表,她既有文化性、又有藝術性;既有民族性、又有國際性;既有時空性,又有價值性,這種多元性,正是玉雕的魅力所在。在創作理念上,王俊懿大師提倡金玉結合,將古人對天地、陰陽的理解及從“儒釋道”三合一的國學文化精神中找到屬于這個時代的答案與全新的表達方式。玉雕藝術傳承至今,作為藝術家一定要為了振興宏揚這門國粹藝術,努力探索,傳承創新。
整個峰會現場,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對王俊懿大師的發言,表達了由衷的贊許,在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新的文藝方針上,玉雕藝術界已經走在前端。吳為山館長盛贊了王俊懿大師對當代玉雕藝術的見解,他認為,王俊懿大師是這個社會發展時期、特別是藝術變革時期的優秀探索者,并且是藝術實踐的成功者,這是時代的創造。俊懿君將珍貴的玉雕藝術奉獻給人民大眾,奉獻給這個時代,是藝術的歸宿、歷史的見證。
最后,王俊懿大師倡議,中國文藝復興,當下就是最好的歷史機遇,玉雕藝術界應該在時代機遇下為實現當代玉文化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中國文藝評論峰會給了藝術界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圓滿落下帷幕。

王俊懿:玉雕藝術的傳統內涵與當代價值
王俊懿大師現場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和嘉賓,大家上午好!
我叫王俊懿,非常榮幸能代表中國玉雕藝術參加這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藝盛會!十分激動與感慨!回想從懵懂少年時結緣寶玉石藝術領域,至今已過去二十六個年頭,雖專業鉆研的年限遠不及在坐各位德高望重的前輩,但也算參與見證了改革開放后玉文化偉大復興的重要發展二十年歷程!由于熱愛玉雕藝術,這二十多年里孜孜不倦地探索與追求著如何將傳統文化藝術傳承與創新并走向國際!今天,有幸能將一些多年心得與感悟跟大家分享,還請各位老師指正!下面我想談談:玉雕藝術的傳統內涵與當代價值。
玉文化作為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國粹文化 ,影響著我們中華民族世世代代! 然而,先輩的“玉不琢,不成器”之理念讓美玉升華為了社會人文精神的傳世載體!玉雕藝術幾千年的傳承發揚成就了玉文化體系中的核心價值!中國玉雕藝術更是成為全球手工藝術中技術難度最高、歷史最悠久、并從未失傳的獨特傳統藝術!為此,有幸能成為當代玉雕藝術的先鋒傳承者,我感到無比光榮與自豪! 這些年,我一直尊崇因材施藝、“天人合一”的制玉理念,從臨摹古人制玉風格到嘗試改變創新并結合國際藝術創作理念。二十多年來,我已摸索出一條具有時代特色的創作之路,特別是對翡翠藝術的研究,如何將玉文化的優秀傳統與思想、現當代藝術、具有時代精神的文化思想與這種既凝聚天地精華,又高貴的美玉品質完美的融合,已取得了階段性成績。這些年下來,我更多提倡金玉結合的創作理念,將古人對天地、陰陽的理解、從“儒、釋、道”三合一的國學文化精神中,找到了屬于這個時代的答案與全新的表達方式,并長期致力于研究從悠久的傳統信仰文化,提取當今最需要的時代精神、具有正能量并能引導成為大眾接受的時代信仰類作品。如十年前,我原創的《寶寶佛》作品,今天已被業內廣泛效仿及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追崇喜愛!還有,我們在創作傳世類的當代玉雕藝術作品時,更應該考慮當下的人文關懷與時代現象。九年前的一次靈感,我動用重達一百五十公斤的頂級冰種翡翠,并耗時五年創作了史上首件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冰蝴蝶》,就是希望通過翡翠材質的巨大價值與漫長時間的工藝成本,去呼吁人們要對日宜惡化的生態環境產生重視。同時,也希望能創作出屬于這個時代的真正傳世作品!
習總書記說:“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習總書記強調:“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中國玉雕藝術作為時代精神需求的特殊代表,她既有文化性、又有藝術性;既有民族性、又有國際性;既有時空性,又有價值性,這種多元性,也正是她的魅力所在。玉雕藝術非常不易的傳承至今,作為時代使者,為了振興宏揚這門國粹藝術,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努力探索!慶幸的是,通過這些年的積淀與堅持,終于取得了各界人士的認可,并在前兩年終于實現了將當代中國玉雕藝術走出國門,榮登法國盧浮宮、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的歷史性突破,特別是受到全球最有專業意義的威尼斯當代藝術雙年展邀請,并成功展出,實現了中國幾千年傳統藝術被國際藝術認可的先河!我希望通過大家共同的不懈努力,能把幾千年傳承國粹藝術在我們這代人的努力,真正推向世界!并得到發揚!
二十多年的追夢之旅,今天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中國的當代玉雕藝術的現狀不容樂觀,相比幾千年歷史高峰時期或是當代國際藝術的水準,我們真的還很有距離!我真心希望現在我們的行業人士戒驕戒躁,靜心鉆研中華民族五千年玉文化的博大精深,用心感悟時代精神與國際藝術的發展方向,融合古今中外大師的藝術精髓,創作出屬于我們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優秀作品!我也將繼續帶領我的團隊,在此千載難逢的時代機遇下,為實現當代玉文化的偉大復興奮斗終身!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