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2016年11月3日,王亞進、閻先公合作“新飛天”浮雕陶瓷飾壁即將飛往法國盧浮宮!
能讓自己的作品在世界級藝術圣殿盧浮宮綻放,能讓自己的飛天夢第一步從法國開始,能讓自己的內心修煉的如此圣潔,恐怕只有這位并非藝術家的“藝術導演”王亞進能做到了。飛天系列作品就像王亞進導演的一部電影,閻先公先生就是那個懷揣著飛天夢的主演。幕起,一藝術家手中描繪的,婀娜多姿的飛天,從畫中慢慢走出,舞動著柔美的身軀,傳遞著美和溫暖。幕落,就連藝術家也飛了起來。這一切是個夢,但在王亞進執導之下卻如此的真實,美好!
當問及王亞進為何要創作飛天時,他這樣告訴我們說:“敦煌莫高窟,是中華民族的先驅們留給后世的寶貴文化遺產。莫高窟的建造,自公元3世紀的十六國時代開始造像,歷經了北朝、陏、唐、宋、元、明、清……眾多朝代,近1500多年的漫長歲月。他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寶庫,同時也是世界的文化寶庫。歷代藝術家在進行莫高窟壁畫的創作過程中,不但將中華民族的民俗風貌與佛教藝術相融合,同時還大量吸取古代伊朗、印度、希臘等國繪畫、雕塑藝術之長,以其新穎獨特的方式,反映出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狀況的方方面面,方才成就了中國古代美術史上規模宏大且光輝爛燦的藝術篇章。”

王亞進、閻先公合作“新飛天”浮雕陶瓷飾壁之一
王亞進先生的話語不多,卻道出了敦煌藝術在中國美術史上所處的重要地位。當我們在1500年后回過頭來,重新審視敦煌藝術寶窟時,我們的眼睛看到的則不僅僅是壁畫,而是靈魂帶領肉體穿越了時空。呈現在眼前的,便不僅僅是一幅幅年代久遠的壁畫,而是一隊隊踏著聲聲駝鈴,來自希臘、波斯、大宛、天竺的使者們。他們駕駝以行,風餐露宿,帶著西方的鐵器、繪畫藝術、歌舞朝著大唐的國都——長安走來。
如今,西方的商旅、文化使者們再不用騎馬,驅趕駱駝往返于茫茫戈壁、穿行于高山峽谷,敦煌也早失去了做為通商口岸和交通要沖的重要地位。但在以王亞進、閻先公為首的當代藝術家眼里,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宴才剛剛在敦煌——這條絲綢之路的要道上擺開。他們重新拾起畫筆、拿起刻刀,盡情的將來自天竺的僧人、西方的胡人、歌姬,大唐的樂伎們描募、鐫刻,并再一次譜寫下當代藝術的華章。
如果說敦煌藝術是集中西文化的大成者,那么當代新型陶瓷浮雕“飛天”的創制者王亞進和閻先公先生,則同樣是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踐行者和繼承者。
眾所周知,中國的陶瓷藝術,已發展了數千年。并在世界工藝美術史上,取得了輝煌成就,但作品卻多以平面設色為主。如今王亞進和閻先公先生,在創作這一組“飛天”陶瓷壁飾時,則大膽采用西方浮雕藝術對人物進行雕刻,同時結合中國的陶瓷工藝,對傳統“飛天”進行藝術改良,從而更多的凸顯女性人體的藝術之美,卻又盡量的保留了中國傳統繪畫與雕刻藝術的精髓。因此,新的“飛天”,無疑是在傳統陶瓷藝術上的再一次創舉。
“新飛天”即將飛往法國盧浮宮,那專屬王亞進、閻先公先生合作飛天閃亮登場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