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首個藝術品互聯網流通服務平臺,解決真偽、價格、流通三大痛。
9月3日,由深圳市盈送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盈家薈線下藝術館媒體開放日”活動在深圳成功舉行。

活動當天,盈家薈核心團隊,現場向媒體講述了盈家薈如何從一個想法,到一個平臺的實現;創始人陳曉陽女士,就“共享經濟模式下藝術藏品行業的趨勢”、“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方向的思考”、以及“有關盈家薈下一步發展計劃”等問題,進行現場解讀。
其中,陳曉陽女士關于“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方向的思考”引發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和共鳴。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一路高歌,發展迅猛。在藏家、藝術家、拍賣公司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一些問題也漸漸浮現出來:“做局”、“假拍”、“保拍不保真”造成的流拍現象不時被曝光,在真偽、價格、流通三大環節各種問題時隱時現。
據悉,“盈家薈”是中國首個藝術品互聯網流通服務平臺,通過整合國內權威藝術品鑒定、評估、保險、保管、儲藏等資源,打造一個“真人、真心、真寶、真傳、真育” 的藝術品流通大市場,構建全民鑒賞的共賞、共創、共享、共贏的藝術品生態圈。

隨著藝術品交易的日益繁榮,藝術品民間收藏投資熱情高漲,催生了大量的市場鑒定需求。而造假的泛濫,又進一步“刺激”了藝術品鑒定市場的混亂。
隨著“徐悲鴻天價油畫”作假、“金縷玉衣”騙貸案等事件的發生,藝術品市場的虛假鑒定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藝術品鑒定”隨處可見,假畫、假古董都可能找個“專家”開個“鑒定證書”。
目前的文物鑒定主要分為國家鑒定和民間鑒定兩大類。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等國家機構的專家,只為文物系統內部、司法機構等進行鑒定,不對民間藝術品做鑒定。因此,民間的鑒定更多的是自發行為,在鑒定人及鑒定機構資格方面缺乏法律的規范。由此可見,藝術品市場急需重塑標準。
在美國工作和求學期間,陳曉陽結交了大量國內外文化藝術界朋友,并利用機會專門考察了解北美和歐洲的藝術品市場。隨著對歐美市場越來越深入的了解,她發現了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實,那就是中國藝術品在歐美和國際市場上的參與度非常低,其市場份額、影響力和接受度與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大國地位不匹配。
回國后陳曉陽一直與北美市場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因多年經商和創建實業的歷練,她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機會。2014年恰遇故交友人了解到國家制定“一帶一路”的文化戰略,從政治、經濟和金融到文化管理等多重政策和舉措,將為中國藝術品民間市場的流通鋪墊道路。2015年,陳曉陽決定放下其他項目的管理精力,轉身投資藝術品領域,實現自小就有的藝術天堂的夢想。于是,“盈家薈”平臺在近3年的籌備后于2016年12月就此誕生。

“盈家薈”平臺在鑒定環節,獨樹一幟,成立了“孫瀛洲”專家委;匯聚了一批以一代宗師孫瀛洲先生學術思想為基礎的鑒定學者、中國考古界知名研究人員,秉持客觀公正、科學嚴謹的鑒定理念,對藝術品進行鑒定。在定價環節,利用科學評估和大數據相結合破解定價難題。
“盈家薈”平臺不僅在鑒定和定價環節,顛覆了行業現有商業模式。在法律風控、保險風控、資金風控等環節,與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眾多知名機構跨界合作,創建了一個藝術品共享經濟的新模式。
9月8日,這一切將在深圳大中華喜來登酒店舉辦的“藝術品創新經濟模式與發展論壇”暨“盈家薈”新聞發布上揭開神秘面紗,有關平臺的重磅信息將會于發布會現場首次揭曉,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