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進行時,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了不可忽視的新命題,文化產業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半年,文化產業在省市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與扶持下,取得了顯著成績,而其中,文化產業的跨界合作,更是激發了巨大能量,產業發展已初見成效。杭州柏融有幸恰逢其時,通過自身創新平臺模式,積極發展旗下三個藝術文化品牌,為文化產業發展增添新動力。
柏融最早投資啟動的“柏融投資”該品牌,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藝術品金融服務平臺,累積融資金額超8個億,主要服務于高精端的藏家群體,在移動端擁有超8萬用戶。作為一家以互聯網為依托、以金融為手段的新型企業,“柏融投資”在成立兩年時間內快速占領國內藝術品金融市場,并實現盈利。


接下來,柏融將不僅從金融角度助力藝術品流通,同時更加精準地布局深耕一二級藝術品市場,宣布成立新公司“杭州柏融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柏融文化”),任命程宏宇為總經理、唐菲為運營總監、吳美虹為市場總監。

總經理 程宏宇

運營總監 唐菲

市場總監 吳美虹
柏融文化專注于藝術品的經營,下設柏融藝術和BYART雙品牌,涉足藝術品的全經營領域,范圍包括:傳統經典藝術、當代藝術名家、青年藝術家等,通過打造互聯網平臺、新媒體渠道、展覽展示拍賣等不同方式營銷包裝藝術品。
以互聯網金融起家的柏融投資,最早時候的團隊主要來自于傳統金融行業,從本質上來說柏融投資是一家金融公司,創新在于藝術品這樣少見的標的物,柏融投資通過金融逐步深入對藝術品市場的了解,發現藝術品這個行業有非常多的需求亟待發掘,但這些需求需要依靠一些新的手段、新的技術去滿足,緣此成立了柏融文化這家新公司,初創團隊希望能夠用一些新的思維和新的方法對傳統的藝術品市場注入新鮮血液。
成立柏融文化后,原有的“BYART”品牌劃入柏融文化公司下,團隊再新設立了“柏融藝術”這個品牌。三個品牌皆致力于藝術品行業的開發,區別在于“柏融投資”是利用金融手段從外圍解決的藝術品行業的流轉問題,而“柏融藝術”和“BYART”都是藝術行業內部領域進行經營性的深耕。


作為有文化老字號西泠印社集團為股東背景的杭州柏融,在面對一個相對互聯網化的新興市場時,傳統與新興的權衡難免成為人們最為擔心的問題。但運營總監唐菲女士表示,“舊與新本來就不是矛盾之物,舊的東西之所以留存至今是因為足夠經典,而新的事物蓬勃發展因為代表未來。”柏融文化公司下設的兩個品牌“柏融藝術”和“BYART”,“柏融藝術”將主要專注于經典藝術的運營,但團隊會使用一些最新的技術實現不一樣的展售與互動,同時在業務模型上也會有所創新。而子品牌BYART是一個當代藝術服務平臺,包括原創商城、生活商城、資訊欄目和自媒體頻道四個板塊,同時擁有移動端的應用。BYART更為接地氣,主要以提升大眾美學修養為己任,是藝術生活美學的倡導者。BYART從去年7月開始運營,目前平臺擁有超十萬粉絲群體。


在唐菲看來,經典藝術與當代藝術都同樣值得去投入。杭州的藝術品市場相對比較傳統,雖浙江區域有著很多專業收藏家,但當代領域確實相對一線城市薄弱一些,缺乏好的官方組織和民間機構作為支撐。不過它最好的一點是整個城市有著強大的互聯網創新精神,新思維的融入帶給了藝術品更多的機會和靈感,柏融文化從中汲取到了很多養料和啟發。
區別于國內大大小小的畫廊、公司,柏融文化之所以脫穎而出,其特色在于初始團隊在接觸藝術之初,就從“高精尖”入手。“柏融投資”是柏融集團對于藝術行業最早的嘗試,他們的金融業務基本集中于古代近現代板塊,在業務過程中與國內頂級拍賣公司和優質藏家群體都建立了深入的合作關系,這些都奠定了柏融好的基礎與好的行業眼光。

今年年底在杭州國畫院美術館舉辦的“山水清音——陸儼少書畫精品展”是“柏融藝術”的開山首秀,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兩個字“精”和“真”。12月20日展出的五十余件陸儼少的作品都是市面上的精品,基本上所有作品皆有來源說明和出版紀錄,同時主辦方柏融藝術聯合拍賣公司的業務專家和博物館美術館的鑒定專家對作品進行再次鑒定。民營機構中敢挑戰此類經典大師展覽的公司非常少,是柏融藝術的壓力也是動力。希望他們能夠做出一個好的示范,同時也證明柏融在藝術品經營上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