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與芙兒優校企合作揭牌儀式
2017年12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上海芙兒優嬰童睡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東森廳舉行了合作揭牌儀式,共同成立“中國家庭與兒童人居環境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謝耘耕副院長、韓挺副院長、研究中心負責人——國際資深用戶調研專家、碩士導師戴力農博士;芙兒優創始人兼董事長徐堅寧先生;芙兒優法人兼CEO劉長樹女士;資深媒體人——原《家具》主編王黎女士等嘉賓出席簽約儀式。


會議在謝院長致詞中拉開了序幕。
謝院長高度贊同校企聯合成立研究中心,認為這是一件對高校、對企業、對社會都是極好的事情。因為校企具有不同的優勢資源,校企合作可以起到資源互補。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謝耘耕副院長
謝院長最后對研究中心提出希望和寄語。希望這個研究中心今后能夠發展成為中國家庭與兒童人居環境研究方面最權威最有公信力的一個機構。因為這個機構里,有權威而嚴謹的專家、有百年高校和優秀的企業共同參與與支持。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韓挺副院長
主管教學的韓院長也進行精彩了講話。韓院長提到交大和芙兒優共同成立“中國家庭環境與兒童人居環境中心”是符合中國十三五戰略新興產業戰略規劃,具有時代意義。韓院長還特別提出高校具有教學育人、科研創新成果、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四大作用。校企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正是教學科研成果應用于企業,服務于社會,社會需求反應進入科研領域的一個過程,起到文化傳承,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交大設計學科成立至今30周年,取得快速發展離不開“產學研”合作模式。


左一: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韓挺副院長
左二:研究中心負責人——國際資深用戶調研專家、碩士導師戴力農博士
右一:芙兒優法人兼CEO劉長樹
右二:芙兒優創始人兼董事長徐堅寧
芙兒優是嬰童睡眠領域領軍品牌。學校非常高興能夠和這樣優秀的企業一起共同進步,共同研究服務社會。志同道合的“兩個人”走到一起,共同成立研究中心,共同研究人、空間、產品服務。這是非常好的開始。
希望中心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術、人才以及先進成熟的技術成果,利用企業的生產條件,提高學校的科研能力,將科研成果盡快地轉化為生產力。雙方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全面合作,共同構建產學研聯盟的創新體系,建立產學研長期合作關系,形成專業、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努力實現“校企合作、產學共贏”。
芙兒優品牌創始人兼董事長徐堅寧先生,作為一個曾經上海交大的莘莘學子一員,首先表達了再次回歸母校的激動心情。
徐董事長指出隨著年輕消費的需求的改變,年輕的媽媽們不再滿足于給孩子吃飽穿暖,媽媽們在育兒過程追求更高的心理健康。培養一個人格健康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兒童階段是人的品質、性格、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兒童是國家的未來,關系著中國的前進與發展。他們需要成人去關愛、引導和塑造。如果能夠研究幫助中國家庭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兒童,那么也就是為中國預定了一個明亮的未來。

芙兒優的遠景是給0-14歲兒童提供優質的成長環境,讓每個家庭因為孩子而擁有更多歡樂;而戴教授長期從事于兒童環境的研究,她主持的“中國家庭環境設計與兒童心理健康”是全國藝術科學規劃立項課題,兩者具有高度吻合。
今后,芙兒優要更加強與母校專家教授的密切配合,并決定第一階段的三年,芙兒優將全程全力與交大專家聯合研究,并期望盡早研究出讓中國家庭受益的科學的優質家庭環境標準和健康的兒童家居產品。
最后,“中國家庭環境與兒童人居環境研究中心”負責人戴力農教授闡述了成立“中國家庭與兒童環境研究中心”的目標及意義。戴教授指出:從環境心理學理論出發,把家庭軟環境(心理學所指的家庭環境,通常包括家長教育觀、家庭結構、教育背景等文化因素)看作是影響家庭硬環境(物質環境、家居環境)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同時,硬環境又會通過改變行為而影響個體的發展,從而改變家庭的軟環境。所以“中國家庭與兒童人居環境研究中心”成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兒童生活環境作為家庭環境的重要組成,對塑造兒童的心理傾向發展和行為模式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作用。因此,將兒童生活環境設計提升到為滿足用戶的精神需求這個層面非常必要,這將對于幫助中國兒童在家庭中心理健康成長意義重要。
第二,本研究中心通過將兒童的心理發展放在整個家庭的生態系統中,去尋找兒童生活環境設計對兒童心理發展的積極意義。
第三,從教養觀到消費動機對家庭進行用戶分群,將兒童生活環境設計研究提升到精神層面。幫助企業精準定位細分市場。

戴教授指出在我國兒童家具市場中,2010年統計情況為:30%國外品牌,70%的國內品牌。在國內品牌產品的部分,中國知名品牌大約僅占到30%,其余70%為小品牌甚至無品牌占據。
未來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要求在逐步提高。目前市場上,兒童家居的品類是按照兒童年齡這個維度分類的。其中,以中童家居(7-12歲)、大童家居(13-16歲)居多,嬰兒家居(0-1歲)、幼童家居(1-3歲)、小童家居(4-6歲)以及后青春家居和青年家居均偏少,細分市場不充分。
但是,以孩子年齡來分類的方式,只是從兒童生理發展這個單一基礎功能維度上去看待兒童家居,關于兒童心理發展和個性發展差異等心理層面的產品細分幾乎沒有。行為是心理的外顯。心理是行為的內因。兩者關系密切。
國外研究不僅關注家居的尺寸和使用方式對兒童健康和安全的作用,也較早地開始研究兒童家具對兒童行為或心理方面感受的影響。如國外研究者通過探究教室桌椅的擺放發現兒童行為的改變。
如PeterRosenfield,NadineM.Lambert和Allen Black 的實驗表明,圍圈式的課桌擺放帶給學生行為的參與感和積極性會比行排列式的課桌擺放更強以及通過兒童自己或和大人一起組裝家具這些行為,會助于培養兒童開發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這些能力在他們的成年時期至關重要。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兒童家居設計與國際還是存在有明顯的差距的。從中更可以看出,本中心的成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大會在交大領導代表和芙兒優企業代表的共同祝愿中成功落下帷幕。芙兒優與交大共同建立的“中國家庭與兒童人居環境研究中心”是一個從國家課題出發,最后落實到市場實踐的產學研共建的研究中心。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家庭與孩子將因此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