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王光慧的人都知道,王光慧是一位大寫的文化人,何謂“大寫”?皆因他才能全面、文化藝術修為深厚,且為人豪爽,待人真誠,熱心社會公益,在人生道路上,王光慧用執著進取、不懈奮斗書寫著自己的精彩人生華章。
執著探索的寫意花鳥畫家
王光慧鐘情于寫意花鳥畫藝術創作,王光慧自幼喜歡書法,后來,在書畫家王兆祥老師的指導下,從梅、蘭、竹、菊“四君子”入手,進入書畫領域。花鳥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一個重要畫種,在藝術審美價值方面,與畫家對自然、花鳥的藝術感受有著緊密的聯系。優秀的花鳥畫作品,既有傳統筆墨情趣,又具現代審美意味和鮮明的個人風格,能讓人感受到傳統水墨的無窮魅力。盡展一花一世界的豐富內涵。
王光慧從鄭板橋、齊白石、徐湛、霍春陽等名家作品臨摹開始學習 ,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他多次到外地寫生和交流,還多次到天津、北京、南京、濟南等地拜訪名師,得到他們的指點。
花鳥畫的立意往往關乎人事,強調:“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賞讀王光慧的寫意花鳥畫,觀者會發現其作品中流露出的細膩情感,能讓人不自覺地融入大自然的微妙流轉之中,隨物婉轉,與心徘徊。其筆墨洗練純凈,以書法入筆,用色古艷清新,意趣盎然,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現代審美情趣。在王光慧的作品中,傾注著他的真情流露和對大自然的謳歌。賦予了作品以鮮活的生命,與欣賞者能產生強烈的共鳴。古人道:“圣人含道應物,賢者澄懷味象。”董其昌也說:“胸中脫去沉濁,丘壑自然內營。”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他貼近生活,師法自然,用自己的眼睛尋找美,發現美,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表現美。他認為現實生活是美的源頭,只有在生活的沃土中擷取激情和美的感受,才能創作出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優秀作品。
多年來,王光慧憑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藝術靈性,經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領悟及對自然之美的悉心體味,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氣息和繪畫語言。其書畫作品有著樸素的意境和巧妙的構思,線條流暢、著色簡潔,運筆瀟灑飄逸,顯示出扎實的文化功底和嫻熟的藝術功力。
經過漫長的藝術探索,王光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觀念,他旗幟鮮明地主張:“先師古人,后師造化。既要理解與吸收傳統精華,又要觀察和積累現實生活。”他研究鄭板橋如何畫竹,于日光、月影中窺探丹青的奧秘。為了現場觀摩,他以求畫為由,將本地一位創作毛竹聞名的畫家,邀至家中繪畫。手摹心追,受益良多。深刻領悟到板橋先生所云“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而手中之竹又非胸中之竹,必是意居筆先,趣在法外”的理論奧秘。為了探尋寫意花鳥畫的精髓,王光慧一度反復觀摹霍春陽、徐湛等名家教學視頻,琢磨其中技巧,領悟其中奧秘。
十幾年來,王光慧先后得到原外交部文化參贊、著名書法家袁維學先生,中央黨校博士生導師、書法家郭德宏先生,中央美院教授崔石玉、楊珺先生等名家的關懷和指導。特別是齊派傳人,號稱“中原蝦王”的張增榮先生,曾親來滕州,指導王光慧創作。如今,王光慧創作的水墨龍蝦,晶瑩剔透、形態生動,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準。他創作的龍蝦、竹子、凌霄、石榴等題材的作品,深受名家的好評和藏家的青睞,并多次在國內展覽和獲獎。《中國書畫報》、《貴州政協報》、《青年文藝家》、《江蘇廣播電視報》、《山東郵電報》、《中國石油報》等近百家報刊發表和報道過他的作品,有的作品還被選為雜志的封面。他的作品8次被中國郵政做成國家名片,全國發行,多次被美國、法國等國家制作成郵票發行。
2020年5月,王光慧通過了中國國賓禮(外事)管理中心、中國國賓禮文化市場評審委員會等單位聯合考核,被授予中國國賓禮特供藝術家資格,多幅作品被中國國賓禮(外事)管理中心評為國禮并收藏。
長袖善舞的文化藝術使者
1970年8月,王光慧出生于山東省滕州市,和當時的許多同齡人一樣,他懷揣著從事文學藝術事業的夢想,1992年,他在基層鄉鎮里從事新聞報道的工作,后來又在一家保險公司干了十幾年的保險營銷主管,現在,他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從事專業藝術創作,在數十年的人生歷程中,無論生活和工作如何發生怎樣的變化,他從未放棄對藝術的追求。
青年時代的王光慧醉心于文學,成就頗豐,曾經在《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社會報》等三百余家報刊雜志發表過文學作品,且出版過散文小說集《我們這個年齡》。他的小說《桃花峪》被改編成12集電視連續劇《外來的漢子換來的妻》,他參與36集電視連續劇《善國坊》的編劇工作,他的創作事跡多次被《中國信息報》、《人民權利報》、《中國藝術報》、《通俗文藝》雜志等10多家報刊、電視臺等媒體報道。
作為一位畫家、作家,在文學藝術創作之余,他擅長于組織藝術活動,甘當藝術家藝術事業上的領路人和鋪路石。王光慧有著眾多的文學藝術組織的職務,他擔任華東鄉土作家協會的副主席、中國當代名家藝術研究院院長、環球華人愛心書畫家協會山東區主席,同時還擔任中國文化藝術人才管理中心藝術委員會委員、高級書畫家認證評估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藝術教育學會會員、書法等級考試高級注冊教師等數十個職務。他多次被授予“中美文化交流大使”、”中美杰出華人”、”中國國學文化最高成就獎”等榮譽稱號,并被國家藝術機構評定為國家一級美術師。
王光慧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家,還是一位熱心的藝術策劃人和藝術傳播者,他憑著對藝術的追求,和一顆善良的心, 書寫著自己的藝術人生。
王光慧有著出色的組織能力。在中學期間,就曾經參加過學校組織的文學社團,團結了一大批文學愛好者,出版了文學報刊。走入社會后,為了團結身邊更多的藝術愛好者,促進藝術的交流與發展,他經常發起小型的聚會活動,大家一起交流創作,充滿樂趣。他多次組織來自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地的藝術家們到山東泰安、新泰、萊蕪、德州等等進行寫生和交流活動,開展參觀、采風,激情創作,留下了許多佳作。
為了交流創作,王光慧自籌資金,出版了一份內部藝術刊物,免費向周圍的朋友們贈送,迄今共出版了10多期,印發2萬余份,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藝術家的參與和投稿。中國文化藝術人才管理中心主任張繼紅老師、原文化部駐外大使館文化參贊袁維學老師、中央黨校博導郭德宏老師 、中央美院崔石玉老師、公安部文聯主席張駿老師等都曾經給予過大力的支持,著名書畫家李英保、侯景耀、楊謙石、梅麗瓊、賈雨、陳太明等大師也紛紛題詞贊揚,支持他的義舉。
酒好也怕巷子深, 為了幫助更多的藝術家走向更大的藝術交流舞臺,王光慧和《山東郵電報》、《青年文學家》、《江蘇電視報》等報刊合作,免費為50多位藝術家出版專刊宣傳,僅《山東郵電報·集藏天下》一家報紙,就為他們連續做了22期的專版,向社會推介了30余位藝術家的作品。
王光慧利用自己的優勢,和鳳凰新聞、搜狐新聞、網易新聞、今日頭條、東方頭條等15家網站簽約合作,開展”中國杰出藝術家系列報道”活動,為藝術家舉行10家網站聯展等活動,為提高藝術家知名度、提高藝術家社會威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兩年來,他義務為近百位藝術家進行網站宣傳和推廣活動,受到藝術家的好評。
2018年1月,王光慧被中國文化藝術人才管理中心聘任為教育培訓部的主任,負責在全國各地籌建書畫教育培訓基地工作,他還被聘為《中國城鎮建設》雜志社通聯部副主任,中國書畫教育學會、中國文博書畫院等藝術機構聘任他為秘書長、副院長等職務,這些藝術活動,讓他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為了不辜負藝術家們的期望,他四處奔波,在北京、天津、哈爾濱、南京等十多個城市建立了培訓基地,輔導基地開展教學、考核等工作,為培養更多的藝術人才,付出了辛勤的勞動。2018年5月,在山東泰安培訓基地成立期間,泰安市委、文廣新局、電視臺、鳳凰衛視山東辦事處等諸多領導參加了剪彩活動,并對他的辛勤付出給予了高度評價。
古道熱腸的社會公益人士
作為一位山東漢子,王光慧有著慷慨仗義、古道熱腸的特性,作為一位藝術家,他平時靠賣畫獲得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和藝術活動的開支。附近有好多從事書畫經紀的朋友,開展書畫直播間銷售,邀請他參加。但是,為了幫助更多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他婉拒了邀請。他多次組織和參與義捐義賣等社會公益活動,用真摯的情感、火熱的心腸,無私奉獻著社會。
2013年3月,雅安地震發生后,他利用棗莊市企業家協會召開聯誼會的機會,組織了12位書畫藝術家,現場創作,將拍賣作品獲得的5.5萬元款項全部交給市紅十字協會,請他們轉交給地震災區,用于災區的救援和重建。
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山東滕州青年,因為家庭負擔沉重,兩個子女尚小,無力醫治,對前途十分的悲觀。王光慧得知后,聯合中外法制網等新聞媒體,邀請患者家人到場,舉辦了大型的義捐義賣活動,并將捐賣來的3萬多款項,交到患者家人手里。當地的滕州日報社、滕州電視臺等媒體連續報道了活動的盛況,在社會中引起強烈的反響,許多人紛紛聯系為患者捐款,不僅解決了大部分的醫療費問題,還重新喚起了患者對生存的希望。
為了普及書畫知識,2016年8月,王光慧多次聯系書畫家,舉行了“藝術進萬家”活動。他們到鄉村、機關、企業,義務為藝術愛好者創作;他們還將自己創作的近千幅書畫小品,通過快遞,無償的贈送給全國各地的書畫愛好者,在傳播書畫知識的同時,傳播了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
2020年新春期間,為了謳歌時代精神,助力祖國抗擊疫情,他發起和倡議下,全國各地160多位藝術家積極創作,舉辦了大型作品網絡聯展活動。這次活動得到了全國200多家網站的支持,同步為他們發表了聯展作品。
王光慧常說:“一個人最大的價值不是他獲得了多少的金錢,而在于他對社會的奉獻,在于他能夠幫助更多人走向成功”。幫助他人,熱心公益,這也是王光慧人生中最大的樂趣。
鄭勇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