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梅從藝五十年回顧展昨日在恒源祥香山美術館隆重開幕。上海市人大副主任胡煒、上海宣傳部副部長陳東、著名畫家陳佩秋;民革上海市委會副主席李世耀;上海中國畫院書記兼副院長錢琦琦;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朱國榮;上海文史館館長沈祖煒;上海書畫院執行院長樂震文等與各界來賓出席開幕。
吳玉梅先生出生于上海松江,童年的農村生活留給她太多太多的回憶,以至于至今仍影響著她的藝術創作。每當她回憶起五十年前被上海市文化局、上海中國畫院領導和唐云先生等前輩畫家選中,并由程十發先生親自前往家鄉落實自己調入上海中國畫院之事時,總是心存感恩之情后來的吳玉梅,雖然身在城里,心中卻總是眷戀著家鄉的田園景致,于是瓜果蔬菜、花鳥草木便成為她為之描繪,為之表現和為之傾情的對象,且樂此不疲。
在中國繪畫發展歷史中,花鳥畫從唐代興起之始,即是以一種宮廷藝術的面貌出現的,及至宋代達到了高峰;明清時又被文人染指,成為暢神抒志之物。新中國成立后,花鳥畫的繼承與改革問題也被提了出來。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從農村走進畫院的吳玉梅隱約覺得有著一種使命感,而與生俱來的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農村生活的親近,使得她在早期的創作中,對生活的現實性與場景感的描繪,成為她當時的藝術表現的鮮明特征。
吳玉梅不但師出名門,又得益于上海中國畫院數十年的文化熏陶,在繼承中國花鳥繪畫傳統技法的同時,憑著不懈的努力和感悟,終于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以自己的繪畫語言傾訴著對生活的理解。吳玉梅從前輩畫師,特別是她的老師唐云那里學到了許多筆墨技巧和繪畫理論,接受著優秀傳統藝術的熏陶和修煉,她也曾采用傳統花鳥畫的折枝形式來作畫,但是對生活的生動性始終沒有忘懷,筆下流露出對大自然生生不息之生命的贊美。新世紀以來,吳玉梅的花鳥回重返農村新天地,在線條、色彩的運用上更加嫻熟,對整體氣氛的營造更為得心應手,取材更為寬廣,花鳥與山水的結合,甚至在純山水回上亦有涉及?!恫?/span>籃子工程》、《江南好》等作品在寫實中又融進了浪漫主義的因素,顯示出前無古人的獨特面貌和新穎大氣的藝術格調。吳玉梅以她清新自然、樸質平和的藝術風格在滬上花鳥畫界贏有很高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