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成交5.5億元 超過預期值
為期5天的2010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24日落下帷幕,大陸藝術家張曉剛2006年的[大家庭系列],以95萬美元,約3千萬新臺幣賣出,是今年臺北藝博會售出單價最高的作品;其次則是蔡國強的爆破作品「花草」,也以80萬美元高價成交;趙無極1959年的畫作則以45萬美元賣出。
臺北藝博會近年以亞太藝術指標龍頭之姿,躍上國際藝術舞臺,也建立亞洲的藝術交易平臺。本屆藝博會由臺灣“文建會”、臺灣畫廊協會和臺灣外貿協會共同主辦。有110家國內外畫廊參展,藝博會期間,共吸引4萬人次觀眾入場參觀。藝博會現場成交金額達5.5億元,參展商還在洽談中的交易金額預計超過5億元,總成交額有望創歷史新高,突破10億元新臺幣。
2008年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總成交額曾創歷史新高,達7.2億元,2009年為4.6億元。洪慶峰說,原本擔心本屆藝博會因國際金融危機的后續影響成交額不高,但總體成交額有望創歷史新高的表現讓人振奮,表明臺灣的藝術市場已同經濟一起逐步回升。
新人藝術家再次受關注 吸引年輕藏家入市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已經有17年的悠久歷史,成為亞洲地區備受關注的藝術博覽會之一,今年的臺北國際藝術博覽依然延續著他們的輝煌歷史,約110家畫廊參展,數量較去年增加了25%,其中50%來自海外畫廊,包括臺灣、美國、德國、西班牙、瑞士、韓國、日本、新加坡、菲律賓、泰國、中國大陸(北京、上海、香港、澳門)等,而瑞士、泰國都是首次來臺參展。今年展區劃分為六大主題展區——【藝術展區】、【當代展區】、【臺灣制造–新人推薦特區】、【電子錄像區(Ela-Video)】、【攝影藝術展區(Art Taipei PHOTO)】以及【國際藝術媒體區】等區域,獨具文化特色及前瞻性的多元主題規劃,展現亞洲藝術交易平臺之首的氣度。另外,持續了09年首創的【藝術開門】項目,作品展示于各畫廊展位中,新臺幣1萬元起至6萬元以內(美金2000元以內)之作品,讓民眾在展場內,能輕松自在的尋寶,享受藝術的喜悅,也為新入門的藏家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和平臺。
進入第三年舉辦的【臺灣制造–新人推薦特區】有202名藝術家申請征選,在專家學者評選下,選出8名兼容藝術優異創作、藝術市場潛能發展性的新銳藝術家作品展出,獲得許多民眾和收藏家的熱烈支持,其中新人林玉婷作品全數賣出,沈柏丞的創作也有6件獲得收藏,顯見持續以來的MIT培育計劃獲得了藝術界的全面關注與肯定。沈柏丞,因研習攝影,閱讀從德文、英文轉譯為中文的攝影史,激起層層轉譯的靈感。他的裝置藝術「閱讀系列」藉由盲人點譯機,將詩人鯨向海等人的詩,藉由點譯機打孔到音樂紙卡上,再以手搖八音盒,將點字化為美妙音符,吸引觀眾一邊觀賞墻上的新詩,一邊親手搖八音盒。同時體驗視覺(文字)、觸覺(盲點)及聽覺(八音盒)多層次轉譯的可能性。
今年臺北藝博會仿效香港藝博會招待六十位頂級收藏家來臺,涵蓋韓、日、大陸、東南亞及歐美收藏家。其中,最年輕的日本收藏家森康佑今年27歲,卻有七年收藏史。
重量級大師作品備出
本次藝博會展出的油畫、雕塑、錄像、攝影、裝置等各種創作媒介都有杰出藝術家的代表作展出:包括今年初于北美館舉辦回顧展的蔡國強力作【花草】、安尼詩.卡普爾【Untitled (Tamekuro 2)】作品、大陸當代藝術家張曉剛的【大家庭系列】、達明安.赫斯特作品【Tioconazol】,都是收藏價值至少2500萬以上作品;此外還有蘇尼爾-高帝不繡鋼系列作品、杉本博司的作品;另外,臺灣近代百年西洋美術史大師級藝術家陳澄波與廖繼春、朱銘“人間不銹鋼系列”最新創作、華人前輩藝術家如常玉、趙無極、朱德群大作,也都有展出,吸引不少藏家紛紛探詢,臺灣一位著名收藏家說通過老一輩藝術家的油畫作品,他看到美學在傳承與延續。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已走過17屆,主辦方表示,第18屆臺北國際藝博會將于2011年8月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