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北京美術家協會、首都師范大學共同主辦的“青春足跡——劉孔喜繪畫藝術展”將于2010年5月20日—30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此次展覽由北京山水之間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北京中天美倫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協辦,北京磴明萬荷美術館承辦。
此次展覽以“青春足跡”為主題,集中展出了劉孔喜在各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其中包括油畫、版畫、連環畫、素描、速寫等。劉孔喜1969年自北京初中畢業后曾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當過九年知青,1977—1985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學習,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現任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劉孔喜曾被著名作家梁曉聲稱為畫“麥田守望者” 的人。
本次展覽的看點是——劉孔喜在20世紀90年代初赴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研究油畫古典技法之后,近年來運用坦培拉繪畫技法創作的以《青春紀事》為主題的系列寫實繪畫作品。“坦培拉”是歐洲的一種古典繪畫技法,源于中世紀,是一種以半油半水的乳液(主要是雞蛋)作為繪畫媒介的畫種,油畫正是在它的基礎之上演變發展而來的。劉孔喜是最早將這種畫法運用于我國高等美術院校的油畫教學,并身體力行地運用此法進行繪畫創作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填補了油畫古典技法與材料研究在中國美術教育中的空白。正如劉孔喜所述:“我對寫實繪畫的偏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對于客觀物象的真實、尺度、位置、空間、質感、色彩等因素,我有一種天生的敏感,將這些因素描繪得精準、妥帖、到位會使我的心靈得到極大的愉悅和平衡。作為表現世界、傳達情感的繪畫藝術,具有多種風格和樣式,它們都有著各自的存在意義和審美價值,而對于一個畫家來說,聽從內心的召喚,熱愛就是你的方向和歸宿。在新的“看法”、“手法”層出不窮的今天,我堅持認為:西方關于繪畫藝術的素描學、色彩學、透視學、解剖學知識仍然是人類感知、觀察、再現客觀事物的最貼切、最直接的方式。”可以這么認為,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和他的同代人的特殊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
劉孔喜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寫實畫派成員,長期堅持寫實主義創作風格,追求在靜穆、嚴謹中進行自我藝術形式的完善。他潛心研究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坦培拉繪畫技法,創作了眾多生動而富于內涵的人物形象,也展示了一代人難以忘懷的青春歲月。
對于此次展覽,劉孔喜表示“作為一個藝術家,應該是以藝術家的責任和真誠去善待生活、直面人生,更加貼近和關注現實生活和當代中國人生存的各個層面,唯有如此,藝術創作所表現出的內容才會轉化為符合藝術家內心所認可的形式,也必定是最為真實、最有價值的藝術。”真實地反映生活、真實地表現社會和人性的真善美,是一位負責任的美術家的職責和良知所在。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說,青春無疑是最美好的,此次“青春足跡——劉孔喜繪畫藝術展”對于一代人青春的活力與純真都給予了淋漓盡致的闡述。我們通過畫家的作品、畫家的筆觸、畫家的解讀、畫家的經歷都可以找到歷史的影子,這是此次展覽的最大的看點。
據悉,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馮遠專門為這次展覽撰寫了《飽含濃情與詩性的青春絕唱》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