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兩點半,由民生現代美術館主辦的“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歷程系列講座”首場講座拉開序幕,本場講座由著名藝術家陳丹青主講,主題是“在當代藝術發生之前,中國發生了什么?”。定于兩點半開始的講座現場在兩點前就已經被聞訊前來的上海各大藝術院校在校學生及眾多藝術愛好者擠個水泄不通,現場氣氛非常熱烈。
在兩個半小時的講座時間里,陳丹青結合自身實例,用其特有的語言方式對1979年前的中國藝術進行了生動的講解。陳丹青認為,1949—1979年中國藝術,與1979年后中國的當代藝術,是一種因果關系。在1979年中國當代藝術發生之前,中國的藝術具有著封鎖信息;高度政治化、主題先行;極度單元化;同世界絕緣及完全非經濟化等五大特點。而1979年后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與改革開放正好同步,西方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了解中國的當代藝術,考察中國當代藝術是最為有效的了解中國的方式。
在談及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歷程展”時,陳丹青說:“一個洋人,如果他對中國的理解層面還停留在我們梳辮子的時代。他如果降落到民生美術館,在館里轉一圈,就會發現中國已經進入現代化”。
主辦方特別將講座安排在美術館一樓的花園邊的自由空間,貼心設計的現場互動提問環節,讓聽眾們與陳丹青進行零距離的交流。雖然來聽講座的聽眾大多是80后和90后,1979年前歷史對于他們來說有些陌生甚至只能從書上才能了解。但整場講座見識新穎、語言活潑,讓聽眾享受了一場文化盛宴。
同時,作為“前輩”的陳丹青也勉勵正處于“迷惘”期甚至于“不知道該畫什么的”同學們:“專著的做你喜歡做的事情,現在不要過多地想著將來的成就,如果真喜歡繪畫,請努力畫好它”。
由中國民生銀行發起成立的民生現代美術館以 “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歷程·繪畫篇(1979-2009)”大展拉開帷幕,共展出80余位藝術家的100余組件作品。為了更好地實踐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功能,在三個月的展覽期間,民生現代美術館計劃舉辦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歷程系列講座。中國當代藝術這三十年的歷程曲折而豐富,展覽主辦方將邀請著名藝術家、策展人等前來為觀眾講述他們的故事和觀點。